在朝廷休沐的幾日,本是一年中最為悠閑的時候。蕭衍原本打算一家人好好聚一聚,暫時將國事放在一旁,卻被連番發生的變故,打得措手不及。
先是北府軍中嘩變。有幾個將領嫌過年發的軍餉比去年少,十分不滿,后又聽說年后,全軍上下的待遇都要比過去縮減三分之一,便煽動軍心,導致幾個營的數百士兵大打出手,還有不少士兵叛逃。桓玄聞訊趕到的時候,場面混亂,不可收拾。
這支曾為南朝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軍隊,如今就如同一盤散沙。桓玄實在不敢想象,這樣一群人開到邊境去,能抵御北魏的十萬大軍。
他收拾了殘局之后,只能匆匆忙忙地進宮面圣。企圖打消皇帝命北府軍迎敵的決心。
而此時,蕭衍也剛剛收到消息,會稽郡的太守府已經被姜景融控制,王允帶去五千的私兵,護著姜景融沖出了會稽王府,擁護他為主。他們高舉前齊的大旗,并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檄文,痛訴蕭衍的十宗罪,要推翻他的暴政,重建大齊。南方有兩個州郡,表示追隨,已經易幟,會稽郡周邊的數個州郡持觀望的態度,也有向朝廷求援的。
這些地方官吏,本就是士族選出來的,前齊的太子和瑯琊王氏的宗主對于他們而言,有巨大的震懾力和號召力。加上蕭衍不斷削弱士族的勢力,也在大梁上下造成了一連串的反應,因此好幾個太守和刺史都開始搖擺不定。
這是蕭衍登基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的危機,許多被壓制的矛盾,都在此時全面爆發出來。對他來說,是個無比巨大的考驗。
蕭衍叫了沈約和蕭洪等人商議對策,恰好桓玄來稟報北府軍之事,眾人都覺得眼前的情況十分棘手。
沈約說“陛下,恐怕北府軍受到王家的影響,軍心不齊,無法北上御敵。何不讓龍驤軍北上北府軍留下護衛建康。”
其實這樣一支軍隊,早被多年的安逸和榮養消磨了戰斗的意志,別說指望他們御敵,他們能不臨陣退縮就不錯了。
蕭衍負手站在巨大的輿圖前面,面色冷峻,“朕已經往荊州去了三封信,還沒等到三叔的回音。再等一等。”
在殿上的幾人神色都不輕松。雖然皇帝的臉上并沒有表露出什么,但大梁如今四面楚歌,一個弄不好,就會有江山覆滅的危險。姜景融特意選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時候起事,不得不說十分高明。蕭衍的強項在于打仗,可若沒有可用之兵,就算他能以一敵十,也挽回不了局勢。
桓玄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說道“陛下,事到如今,建康被包圍在其中,岌岌可危。要不還是考慮到南方避一避吧”
誰知,蕭衍一口回絕,“朕可避,士族可避,百官可避,都城的數十萬戶百姓往何處去朕受萬民供養,若拋棄他們,還配做這個皇帝朕不會走。”
蕭宏和沈約也同時說道“我們也不走。”
桓玄一時無言,看著這君臣幾人大義凜然,好像就他枉作小人了。
“陛下,顧家家主求見,說有要事告知陛下。”蘇唯貞在殿門外說。
蕭衍頭也不回地道“宣他進來。”
顧榮進殿拜見,“陛下,小民特地來助您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