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康城外數里有座棲霞山,棲霞山上常年云霧繚繞,樹木常青,是登高踏青的好去處。
棲霞山的半山腰處坐落著一間尼姑庵,名喚靈照。靈照庵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庵堂,因為大名鼎鼎的王氏女在此修行,而聲名鵲起。
這王氏女出身于甲族之鼎的瑯琊王氏,嫁與謝氏三郎,兩人郎才女貌,婚后過了兩年幸福賽神仙的日子。可惜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謝三郎外出時出了意外,不幸英年早逝。而后王謝兩家不知因何事交惡,謝家將王氏女驅逐回娘家。
沒過多久,王氏女的父親也亡故。她遭遇連番變故,有家回不得,只能遁入空門。可她生得貌美如花,就算隱遁于空門,還是惹得不少好色之徒欲一窺其容。靈照庵上下為絡繹不絕的登徒子不勝其煩,就連同門的尼姑之間也頗有微詞。
最后這王氏女,如今法號妙玉的尼姑,竟把當今的皇帝也給招惹來了。
當今皇帝出身于寒門,長年戎馬,作風強悍,一改前幾朝皇帝文弱,南朝不能打仗的風氣。就算是登基之后,皇帝也還在繼續南征北戰,持續擴充大梁的版圖。朝中的大事多是交給其弟臨川王處置,由侍中沈約輔佐。但自從皇帝迷戀上妙玉尼姑,征伐之心銳減,一年之中,倒有多半時間留在都城。
而靈照庵就是他常去之地。
靈照庵深處的一間禪房之內,穿著海青衣的妙齡女子正跪在地上敲著木魚誦經。她的長發披散在身后,在后腦挽了一個小髻,只用一枚木簪固定。她閉著眼睛,羽睫輕覆著下眼瞼,投下一片溫柔的翳影。皮膚透著病態又孱弱的白皙,幾近透明,那張巴掌大的小臉,因為眼角生著一顆淚痣,而顯得越發楚楚動人。
這禪房收拾得十分雅致,在樸素之外,還擺放著一些象征身份的擺設。而且家具也超過了一般的規制,木榻,桌案,簾帳和憑幾都是從宮中搬來的,雕刻的紋飾精美。這一切都顯示出禪房主人的與眾不同。
“娘子。”一名衣著樸素,面容清秀的侍女從外面走進來,把手中的提籃放下。提籃里面放著一些澡豆與香盒,皆裝在精美的容器之中,不似這庵堂之物。
女子睜眼,美目若蘊染春光,至純至柔。她看到侍女手上的傷,問道“這是怎么了”
侍女忙把手收回來,背在身后。
女子用目光追問,侍女只好說“婢子在院子里,又遇到那幾個刁尼在胡說八道。忍不住就跟她們理論了幾句,還動了手不過她們也沒占到便宜就是了。”
女子拿著一串紫檀佛珠站起來,表情毫無波瀾,“何必在意讓她們說便是了。”
“娘子,您不知道她們說的話有多難聽。我看她們就是嫉妒您有圣”
她說了一半,又把話頭咽回去了。這個詞委實不該說。
對于世間女子來說,獲得帝王的寵愛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對于她們娘子來說,卻是種莫大的恥辱。一個曾嫁入高門的人婦,如今遁入空門的尼姑成為帝王隱秘的情人,太荒謬也太背德了。
竹君知道,娘子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但世間沒有任何人可以拒絕一個帝王。
皇帝來往靈照庵也有一年多了。起初為防眾人耳目,他一月就來一次,每次都不留宿。最近兩三個月來得越發勤了,有時還會留在庵堂里住一兩日。那段日子,是她們主仆倆過得最輕松的時候,至少無人敢在皇帝的面前嚼舌根。可皇帝一離開,流言蜚語就像巨浪一樣,在她們的周圍翻涌著,隨時都會把她們吞沒。
有說娘子不守婦德的,有說娘子是狐貍精魅惑君王的,還有更直白的說娘子不要臉。
竹君也曾想過直接向皇帝告狀,把那些人全都逐走,可都被娘子阻止了。
靈照庵是她們最后的容身之所,若連此處都呆不下去,她們就真的要流落街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