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道“不隨意不就成了有罪之臣,又不到罪罰的程度,就讓大哥幫汗阿瑪鞭撻。”
康熙居然快被胤礽說服了。
他想了想,點頭道“好,下次讓他來。”
說完,他又惡狠狠瞪了下面的官員一眼。
胤礽這才去打量跪著的官員,驚訝地發現曹寅也跪在其中。
曹寅算武官,奪情只有一年。雖然那一年已經在海外度過,康熙還是準了曹寅半年假期,讓他好好為父親盡哀思。
曹寅怎么進京了
曹寅微微抬起頭,然后又立刻低下頭。
胤礽看著曹寅臉上并無擔憂害怕神色,心里松了一口氣。看來康熙生氣和曹寅無關。
康熙也看到了曹寅的小動作,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曹寅更滿意了。
他知道,曹寅這個動作,是讓太子安心,別擔心他。這說明曹寅是真心待太子。
康熙就喜歡這種有著真心的臣子,所以他才對曹家愛不釋手。
“給曹寅賜座。”康熙道,“你們繼續跪著。”
曹寅謝過康熙,乖乖坐在凳子上,聽康熙繼續罵人。
在康熙罵人中,胤礽得知了現在的情況。
浙江民變。
嗯。
呃。
哈
這種事前世沒有發生過啊
在康熙一朝,的確出現多次民變。但在征伐噶爾丹之前,民變只發生在最貧苦的山西和陜西。
三征噶爾丹所耗甚巨,為了維持巨額兵費,朝廷加重了對地方攤牌。再加上出征時的勞役,大清各地都有此起彼伏的民變。
之后康熙便“無為而治”,壓抑住自己所有的野心,只戰戰兢兢讓這個龐大的帝國休養生息,從進取派變成了保守派。
所以說三征噶爾丹,完全耗盡了康熙的野心和心血,讓他早期許多比較激進的改革都停滯了。
比如年輕時候的康熙,曾經派傳教士去西方招攬人才,并編纂西學書籍,甚至有建立科學院的想法。
但后來他打消了這個主意,并且對引進西學也持以消極態度。
因為新的學問的引入,一定會引起朝堂動蕩。他認為這個國家經歷了多次兵災,至少在他這一世只能學習文景,將大清的輝煌托付給大清的“武帝”。
乾隆沒錯,大清的漢武帝正是在下
胤礽跑偏的思想回籠,道“浙江沒遭災沒遇禍,前陣子阿瑪還減免了稅收,怎么民變了這些民,是真正的民嗎”
罵了許久詞都沒重復的康熙的聲音戛然而止。
他深呼吸了幾下,接過胤礽遞來的茶水一口飲下“保成,為何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