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道“老百姓很堅韌。剛經歷過三藩和臺灣的兵災,現在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只要不被逼急了,就不會反。”
胤礽斟酌了一下語言,繼續分析“兒子知道即使汗阿瑪減免了賦稅,但地方官肯定也層層加派,收取額外的稅費供自己享用和賄賂上官。浙江若能休養生息,定能很快富裕,所以他們搜刮起來也不會留手,知道不會激起民變。”
康熙眼皮子跳了跳,狠狠一拍桌子“真是無官不貪嗎”
胤礽幫康熙揉了揉手,道“貪得過了就該抓就抓,該殺就殺。他們自己也知道一身財富都是用腦袋提前兌付。兒子的意思是,江南那群官員都是老官油子,災年激起民變就罷了,他們有借口脫罪。在風調雨順的時候激起民變,這不是和自己的腦袋過不去”
“在不該激起民變的時候,在不該激起民變的地方,這民變就有些意思了。”胤礽道,“咱們取消了剃頭令,追封了朱家王,連在逃的朱三太子都封了王,同意他回國享富貴。這次民變也應該不是反清復明。”
康熙順著胤礽的思路陷入沉思“這次民變的原因是百姓阻止開海,說海外涌入的棉布沖擊了他們乃以為生的土布生計。難道不是真的民變”
胤礽笑了“原來如此。”
康熙道“你知道什么了”
胤礽道“若兒子不是在出海的時候調查過沿海民間的情況,還真會被他們騙過去。”
胤礽清了清嗓子,給康熙講了一節經濟課。
為何大清在鴉片戰爭前總能保持對外的順差除了禁海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外的商品在大清并不暢銷。
之前說過了,海外現在的商品多以毛呢布匹為主,其他東西都不是大項。
而中國幾千年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讓普通老百姓幾乎不可能去買海外的布;富裕的家庭又習慣穿絲綢,看不上海外的布。
他們沒有能在大清賣的商品,大清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又在西方是暢銷品。只要是平等的貿易,現在大清鐵定貿易順差。
這就是胤礽敢和西方諸國簽署多個平等通商協議的原因。
胤礽道“所以西方的商品進入大清,不可能影響百姓生計。他們現在賣的毛呢和棉布,還沒到跨海而來還比我們棉布便宜的時候。”
現在還沒開始工業革命呢。跨越一個大洋的布能便宜過本土的布你糊弄誰呢。
聽完胤礽說完商品的運費成本等經濟學概念之后,康熙的臉更黑了。
他現在正沉迷西方的自然科學,還沒開始啃海外的政治和經濟書籍。
康熙也隱約有點瞧不起西方的思想,認為還是東方更厲害一些。
現在他決定,今晚就開始看西方政治經濟書籍。
現在是大航海商貿時代,皇帝還是得懂一些經商的事。至少大清皇家公司不能虧本了。
康熙罵人的時候,下面的官員沒癱。
當胤礽抽絲剝繭說出大清和海外貿易的實質時,下面官員終于癱了。
在這個時代,就算激起民變,也不足以讓官員丟腦袋,如果官員鎮壓有功,朝中還有人,甚至連烏紗帽都不會丟。
但若是制造民變,這罪名就不一樣了。
謀反
就算上面有人,這也是誅滿門的罪,誰也救不了
見傳聞中仁孝善良到有些軟弱的太子,居然輕描淡寫把民變往謀反上引,他們驚駭不已。
這不是他們知道的太子
太子怎么這么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