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大臣們終于明白康熙和胤礽的苦心并沒有,一同攜手奮進,共建繁盛大清的時候,西方日子非常難過了。
羅斯國和奧斯曼帝國打得難分難解;英國和法國因各自扶植傀儡爭奪西班牙王位而再次掀起英法戰爭,將整個歐洲大陸都卷入其中。
陸戰永遠都是絞肉機和吞金獸。
英法兩個強國在戰場上廝殺,兩國國力瘋狂消耗。
此時英國執政已經是威廉三世。
詹姆斯二世在忘年交摯友大清直親王的勸說下,帶領支持他的天主教徒們放棄英格蘭王位,前往新大陸開辟“新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公主與女婿荷蘭執政威廉三世被英國國教迎到英格蘭,雙王執政。
這次偉大的、兵不血刃的政權更替,被后世稱為“光榮革命”。
英國人終于擺脫了邪惡的天主教徒國王,迎來了新的開明的、只信仰新教的國王,議會權力更是大漲,基本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新政體。
英國的天主教徒也有了一位英明的領導帶著他們開辟新的領地,不再擔心被英國國教迫害。
英國人將支持瑪麗女王和威廉三世的大清太子視作友人;新英國人將詹姆斯二世的摯友直親王視作替圣人引路的東方大賢。
總之英國的國力在他們自己看來沒有任何消耗的前提下,達到了雙方都很滿意的結局,英國擺脫了混亂的政。治局。勢,實力大漲。
威廉三世又在英國大量引進荷蘭的投資,并將荷蘭先進的經濟運行模式引入英國。英備煥然一新,經濟面貌截然不同。
在這樣的前提下,威廉三世膽敢與太陽王路易十四開戰,就理所當然了。
本應該是這樣。
但誰想到,一場巨大的寒災席卷歐洲大陸,戰爭消耗和獲得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歐洲平民們仿佛一夜之間生活難以為繼。
可這已經蔓延整個歐洲大陸的戰爭卻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
于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各自國內的聲望直線下降,風評直轉而下。
法國人不再稱呼路易十四為太陽王,英國人試圖阻攔威廉三世的命令,連荷蘭都罵威廉三世吸荷蘭人的血去支持英國。
荷蘭人原本是因為有利可圖才投資英國。當有得賺的時候就稱呼為威廉三世為最英明最偉大的國王。現在賠了的時候,威廉三世就成了荷蘭的賣國賊了。
胤礽在大清遠遠得到這個消息,笑著嘆氣。
歷史就是一個圈。現代社會許多情況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現在的荷蘭人,像不像后世的股民
胤禔為了等三個弟弟,拖拖拉拉來到歐洲大陸的時候,已經是太陽歷的九月了。
這時候,歐洲即將進入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時候,胤礽的書信也到了。
胤禔捏著胤礽的書信笑了笑,讓弟弟們支棱起來,把留在歐洲出訪和干活的官員、民間學者全部使喚起來,讓他們去游說歐洲諸國,調停戰爭。
“大寒災和戰爭讓歐洲民不聊生,歐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娘生養的。我大清禮儀之邦,仁義之國,看不得人受苦。你們拿著本王的舉薦信,去各國游說,希望他們能停下戰爭,攜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戰,中策是停火,下策則是咱們低價賣給他們糧食,幫他們賑災。我大清雖然國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靈涂炭,愿意從牙縫里擠出糧食來救濟友邦。”
胤禔的三個弟弟們“”
大臣和民間學者們“”
如果這話是太子殿下在說,他們就信了。但此話從直親王口中說出來,他們怎么總覺得直親王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呢
不過能調動糧食的權力在皇上手中,直親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這種事正常。他們只是對直親王有偏見,才會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