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名為火種的書。
這書不知是誰所寫,已經在海外暗暗傳播了許多年。當初胤礽出海時,就帶回了這本書。
康熙已經將這本書列為禁書,不準其在大清傳播。
但這種禁書,他本人肯定是會細細研讀的。
這一本火種,已經被康熙摩挲出毛邊,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和標注。
康熙越看越害怕,害怕到想要聯合歐洲其他國王,一同禁掉這本書。
但現在,康熙放棄了這個打算。
他不是不想禁這本書了,而是知道沒用。
因為求生是人的本能,向往光明是人的本能。歐洲的平民快活不下去的時候,越是禁止的事,他們就越會做。
就像是他懼怕大清的滅亡,但也很明白,如果大清連續出兩三個昏君,立刻就會滅亡,誰也救不了。
殺人、禁書、高壓統治,統統沒用。
就像是前明,它難道是亡在大清手中嗎
不,它是亡在連綿的天災、內斗不止的官員、有心無力或者無心也無力的明朝皇帝手中。
大清只是進入了這間已經爛掉了的屋子,成為了新的主人而已。
如果大清滅亡,也一定是亡在沒用的大清皇帝、大清官員手中。
“唉。”康熙合上書,“保成肯定沒問題。朕和保成也能看護好保成的兒子,保成的孫子就由保成自己看著。至于再后來的子孫朕看不了那么遠。”
康熙說完這話,失笑。
他想起,自己看不到那么遠,他的寶貝兒子卻已經在為大清滅亡后,愛新覺羅子孫該如何生活做準備。
比如,胤礽強力建議,把這本書留在了大清皇家的書房中。
他說,如果到了不能挽回的那一步,那愛新覺羅的子孫不如做個先進的代表,咱愛新覺羅當不了皇帝,就讓整個華夏別再有皇帝了。
要當亡國之君,就當個徹徹底底的亡國之君,也算是青史留名。
康熙當時氣得把胤礽攆得上了乾清宮的屋頂。胤礽踩碎了乾清宮好幾片琉璃瓦,康熙讓胤礽用自己的俸祿補屋頂。
“亡國之君”康熙笑著搖搖頭,“虧他說得出口。”
康熙將書放回書架暗格,伸了一個懶腰。
他雖才四十多,但已經感到了身體狀態與壯年時相比,下滑了不少。
還好,他當機立斷,及時出海。否則,他可能就沒有勇氣出海了。
“汗阿瑪,威廉三世向我們求助。”胤禔推門進來,“他說那些德國佬實在是太黑心,希望大清能賣給他們更多的糧食。”
胤禔十分無語。
當保成決定囤積糧食賣給歐洲的時候,還消沉了許久,并自詡為惡魔羅剎。
胤禔決定親自來賣糧食的時候,也做好了遺臭萬年的準備。
結果呢大清成了救世主了。
無論大清的糧食賣多高,德意志那群人居然都能賣到大清的好幾倍。
那些買糧的貴族也像是不缺錢似的,甚至更傾向于買德國佬的高價谷物。
胤禔一番查探后,得知買越高價的糧食,貴族們就能得到越高額的回扣。
至于用國庫的錢買來的糧食不夠軍隊和平民吃那和現在仍舊能天天酒池肉林的貴族們有什么關系呢
若不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還算有本事,能壓得住貴族,先把大清運來的糧食買光之后,差額再去買德意志諸國的高價谷物,現在他們已經打不起仗了。
康熙無奈“我們是不是不該再向他們賣糧食或許我們不賣糧食,他們把國庫耗盡之后,就會停戰”
胤禔道“那他們的平民多慘啊。”
康熙“保清,如果這話是保成說的,朕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