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翻白眼“汗阿瑪您愛信不信。兒子難道還是什么惡人”
康熙擺了擺手,打斷胤禔的自吹自擂,道“我們賣給他們的糧食,他們可能轉手就賣給德意志的人,然后再花錢買回去吃回扣吧”
胤禔敷衍地奉承道“汗阿瑪英明。”
康熙就當是胤禔真的奉承他“這和保成當初去江南時,那些豪強們做法一樣。無論國內國外,做壞事的人都一樣。”
胤禔道“那汗阿瑪的意思是,真的不賣了”
康熙道“賣,不過分兩種賣。一種較好的糧食,直接給貴族和軍隊;另外一種,他們給精細糧食的錢,我們給兩倍的谷糠或者摻雜泥沙,返還更多的回扣,讓貴族賺更多的錢。”
胤禔疑惑“干嘛讓他們貴族賺更多的錢”
康熙道“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大清直接搭建粥鋪,給平民們施粥賑災。”
胤禔沉默了許久,對康熙行禮道“汗阿瑪仁德。”
康熙搖頭“朕不是仁德。大清賣了這么多糧食,卻一粒米一粒麥都沒能落進平民的腹中。等歐洲諸國緩過氣來,民怨一定極重。那些無恥的貴族說不定會把民怨轉移到大清身上,說大清故意榨取他們的金錢,卻沒能賣給他們足夠的糧食。甚至他們會撒謊,說大清根本沒有賣給他們糧食。”
胤禔借著道“然后他們就能鼓動民怨,來與大清作對”
康熙點頭“他們就算不會直接開戰,但他們不斷讓平民成為海盜,騷擾大清海域和商路,或者鼓動平民沖擊在海外的大清商人,也會給大清造成極大麻煩。”
胤禔沉思了一會兒,道“我明白了,我會讓所有出外游說的大清大臣和文人全部回來,一同參與施粥。”
康熙道“你和你的弟弟們要多累一些,這些事要你們親自做,才有效果。還有,做好事要留名,把我們大清為何要做這些事都一五一十的說清楚。”
康熙說完,戲謔笑道“朕記得你剛出海的時候,海外的人對華夏的印象都是冤大頭。現在我們又要坐實這個冤大頭的稱呼了。”
胤禔失笑“汗阿瑪所言極是。”
京城中。胤礽看到康熙和胤禔新的書信時,長吁短嘆了許久。
他都做好被人釘在恥辱柱上的準備了,怎么還能變成這樣
大清在海外變成了“代主施恩的仁慈上國”了
康熙本人都被教皇親自寫進了新編的教典里,成為圣人了
見游說停戰沒有效果,胤禔就帶著阿哥們重新游說,讓各國同意大清建立粥棚,以國王和大清的名義,對平民進行施粥。
這粥基本都是糠,很少米,有一點點苦澀的鹽,還有大把的沙子。
老實說,非常難以下咽。
胤禔讓會當地語言的人告訴平民們,大清這粥是故意的。
因為如果是正常的米面,如果不摻雜沙子,根本到不了他們口中腹中。
西方平民們喝著粥,卻淚流滿面,認為這些粥是他們喝過的最好喝的粥。
因為他們平時吃的就是酸澀、堅硬、難以下咽的黑面包。
有了土豆之后,他們才能勉強算是吃的“精細糧食”。
但土豆沒有黑面包耐儲存,抗餓,所以他們在沒收成的時候,都是以黑面包為果腹主食。
他們看著大清人在碗里插了一根叫“筷子”的東西,然后拔掉筷子,把粥遞給他們。
據說,這是大清國賑災時的規矩。朝廷施粥必須筷子插入粥中不倒。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貴族老爺這樣對待過他們,他們都跪在地上感謝上帝。
胤禔懂很多國家的外語,方言也懂很多,所以他很無語。
他有點懷疑,自家汗阿瑪的目的是否能達到。
這群人倒是感激涕零了,但他們感激的是他們的“主”,沒人感激大清啊。
哦,他們其實也有念叨大清,但他們念叨的是他們的主派大清來拯救他們。
胤禔在心里罵了無數句。他就沒見過這么離譜的事。
大清賑災,那些災民們可從來不會只謝神靈。
他們就算喊一句“感謝神靈保佑”,緊接著就會謝謝真正給予他們幫助的人。前面的“神靈保佑”就像是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