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沒有送胤礽離開。
連目送都沒有。
她有自己急需要做的事。比如把科學院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胡克的弟子們召集起來,整理和研究胡克的手稿,為大清科學院編纂新的教科書。
兩所大學的數學、自然科學課本都是出自李彤之手。當大清科學院中的大清人不多的時候,全靠她撐起兩個大學的教材編纂任務。
所以即使快成婚了,李彤也沒有空回家備嫁。
甚至本該由新娘子自己縫制的嫁衣,也是宮中人幫她縫制。
作為一個新娘子,她不能披著自己縫制的嫁衣出嫁,這本是一件遺憾的事。
但有什么遺憾,比整理胡克老師的手稿更重要比給兩個大學布置更多的功課更重要
李彤輕輕一笑,笑容和胤礽那壞壞的微笑有些相似。
她一邊整理手稿,一邊道“諸位,成婚后為彰顯太子妃氣度,我再來此時會打扮得更華麗一些。到時請諸位不要見怪。”
現在志得意滿,已經把胡子剃成了文人須,大清官服和文人長衫輪流穿的萊布尼茨失笑“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太子妃就該穿華麗一些。”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其實院長現在就該穿得更有氣勢一些,一些剛進來的小年輕居然還敢在背后說怪話,都是院長太溫和了。”
“院長,你該多帶一些伺候的人。我們國家那些女王公,隨身可是帶著許多配槍的侍從。”
“雖說太子妃簡樸一些,或許能引導百姓節儉。但院長您有很多公務在身,若太簡樸,確實會令一些人輕視。”
“難道是太子對您有意見了”一個嘴瓢的小年輕問道。
李彤失笑,倒也坦然“確實有些意見。太子殿下送來的衣首飾,我很少穿過,太子殿下問我原因了。”
眾人都不由一同失笑。
在胡克的手稿到達大清的時候,康熙也從歐洲出發了。
再不出發,他就趕不上兒子的大婚了。
胤禔等幾個阿哥自然都被康熙帶走。太子的大婚,他們怎么也得趕回去。
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還帶走了幾個骨灰盒子。
老人本就很難度過冬季,每一個冬天,都是一道生死難關。
歐洲大寒災,讓這個冬季更難熬。
再加上這些大清的老文人們先到處游說,后又要到處施粥,車馬勞頓,且與染病的平民接觸,就更容易生病。
如年紀最大的黃宗羲,就直接倒在了施粥的時候。
黃宗羲倒下的時候,還念著施粥不要停,不要因為他耽誤施粥。
黃宗羲怕施粥的人聽不懂,先說的是漢語,又用法語重復了一遍。
平民們明白了黃宗羲在說什么。
一直念著上帝保佑的平民,終于第一次念起了黃宗羲的名字。
就算他們還繼續喊著上帝,也是希望上帝能留下這一位大清人的性命。
或許這些記著“黃宗羲”這個名字的人不多,大部分人仍舊是麻木的。但總有人麻木的心因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大清人而活了起來,輕輕顫動。
春季時,歐洲遭遇倒春寒,又濕又冷。
有更多的大清老人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