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威廉三世雖沒有像維多利亞女王一樣殘忍,但他為了大同盟戰爭,國內糧食捉襟見肘,自然也不可能救援蘇格蘭。
胤礽被康熙教導而成的帝王思維,則在思索是否在這進程中有利可圖。
他正思索著,當有小孩聽到胤礽是大清太子的時候,噗通跪下,給胤礽不斷磕頭。
胤礽被嚇了一跳,連忙把小孩扶起來。
小孩受寵若驚,用不連貫的漢語解釋原因。
原來,他家受了大清粥棚的恩惠,又在大清船隊上找到了活干,一家人才能來到新大陸重新生活。
他父母現在新大陸開墾土地,他就在城里上學。
旁邊也有許多孩子給胤礽磕頭,謝謝大清給他們的援助。
對思想已經定型的成年人而言,大清施的粥是神靈的恩賜。但對于孩子們而言,他們只記得是大清那一碗摻了沙子卻比他們平常吃的食物更可口的粥,救下了他們全家。
胤礽的心突然軟了。
至少現在,或許他應該拋棄帝王思維,將思維轉到唐甄弟子這個身份,用一個正常的好心人的視線打量這一座華夏城。
至于愛爾蘭和蘇格蘭獨立的事,等到了那個歷史進程的時候,再由之后的大清皇帝來思考吧。嗯,他可以先把這些事寫成課本,讓后代們提前做好功課。
“老師,我想在這里當一段時間的教書先生,可以嗎”胤礽決定在這場旅途中,把皇帝的身份拋棄得更徹底一些。
唐甄笑道“好,當然好。我們這教書先生可缺得很”
于是胤礽拉著李彤,以及船上所有會讀書識字的人,都擔任了一段時間的臨時先生。
李彤帶了幾個嬤嬤同行。
這些嬤嬤都是宮中有品級的女官,都識字。
她們本對拋頭露面有點拘束,見這里女人幾乎都拋頭露面,便也放開了一些,分擔了李彤部分教學任務。
論教書和編寫教材,李彤和胤礽是最專業的,可能比他們皇帝皇后的本職工作更加專業。
他們在和這些學生們相處后不久,就將教學暫時交給其他人,小兩口子閉門編寫華夏城能用的教材。
華夏城的孩子們目前的目標不是讀書做官,而是讀書明理。
他們目前的學力,只要有小皇子們啟蒙的水準就可以了。
如果他們還想繼續學習,可以拜其他華夏人為師,也可以來華夏求學。
三字經仍舊是啟蒙的好教材。不過這里的孩子們,可以增加一些海外近代史中與他們來歷相關的部分。
唐甄給他們編纂的課本中,也有他們本身來歷的部分。
華夏教化從來都不是抹消被教化者的過去。華夏的神話故事中,也一直包含著各個民族的神話寓言故事。
知道自己的過去,才能選擇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所以唐甄很認真地教導孩子們他們從哪來,為何會落到這種地步,現在的生活對他們而言預示著什么,他們的未來要怎么走。
他們若想融入華夏,那么就好好學習,學好了,華夏也會成為他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