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剛派人和柬埔寨、安南談港口和駐兵的事,又得知消息,他兒子把馬六甲海峽控制住了。
他兒子說,原本的舊港、現在的巨港,與新加坡都很適合駐兵,可以都要,遙相呼應。
新加坡是深水港,比原本的馬六甲城更適合成為海軍駐地和貿易集散中心,而且華人眾多,很好控制。
他兒子還說,這個地方宗教斗爭比較嚴峻,所以他把康熙的雕像樹了起來,讓他們改拜康熙,封康熙為大清當代財神和海神,保佑船只順利航行和貿易。
這個“封”當然是打引號,胤礽實際上說的是“尊”。
康熙看著兒子的家書,臉上浮現出迷茫的微笑。
啊,不愧是龍行于海,才能翻云覆雨。
看看我的兒子,就領著一眾使臣,已經把南洋都平定了啊。
哦,他不僅把南洋平定,還把他老子變成了神靈,樹了個神像在港口遭受風吹雨打。
康熙知道臺灣和兩廣、福建有個媽祖神。現在他康熙就是新一代媽祖
好,真好啊
康熙深呼吸了好幾下,才壓住心頭翻滾的情緒。
康熙放下家書,手肘放在桌子上,雙手手指交叉握住,抵住額頭。
他的兒子,怎么就這么有能耐呢
大兒子假裝魯莽,一刀把荷蘭總督砍了,兵不血刃奪得馬六甲海峽;二兒子很快就獲得了當地人的愛戴,還要偷偷印小冊子宣傳什么辯證唯物主義,去撩撥天主教的胡須。
康熙疑惑,天主教做了什么壞事嗎為什么惹兒子生氣了
康熙本來沒怎么在意天主教,只把其當做一個普通宗教,愛傳教就傳教,只要不造反就行。
康熙本想叫傳教士來問問,但又想著,天主教做了傻事,傳教士估計不會說。
于是他就找來了大臣詢問。
大臣們面面相覷,都沒怎么關注天主教,他們只好去找京中信教的人問。
這問來問去,還真問出了大問題。
原來清順治二年,梵蒂岡的教皇前頒布了不準信徒祭孔祭祖祭奠華夏神靈的禁令;順治十三年,教皇又同意大清信徒祭祖祭孔。
可到了康熙十五年,多明我會士閔明我出版中國歷史、政治、倫理和宗教概觀,抨擊大清耶穌會同意大清教徒祭祖祭孔,讓羅馬教廷懲罰大清耶穌會,令派他人傳教。
雖然大清耶穌會還是堅持入鄉隨俗,但羅馬教廷已經對大清很不滿。
特別是法國教會,因為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是虔誠且瘋狂的天主教徒,所以法國教會特別保守且頑固,一直想來大清搞事。
教皇也逐漸偏向了傳統的一邊。
“在歐洲,教權和政權綁定,皇帝繼位,都需要教皇授冠洗禮。歐洲許多皇位更替,都和宗教信仰有關。”一個關注了西方宗教的漢臣道,“他們的宗教和我們不一樣。”
康熙嘆氣。
怪不得太子會搞釜底抽薪這一套,去擾亂歐洲的思想。這孩子,唉
“只可說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國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康熙十分淡然地頒布了這條旨意。
他一如既往禮遇傳教士,但再不允許傳教士傳教。京中教堂也悉數拆除。
他還給兩廣、福建總督下令,拆除教堂,不準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