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嘉靖十一年,大明第十二任皇帝來京城的十一個年頭。大明文官與武官、士林與貴族涇渭分明,文官都是科舉考出來的,一茬換一茬,下一代讀書不好,說敗落就敗落了,但武將卻是世襲的,比如武定侯府、永平侯府,那都是祖上幾代人掌軍,在京城的時間比當今皇帝都長。
傅家是近幾年發跡起來的,但祖上也是軍官世家,在傅霆州祖父傅鉞那一代立了軍功,被先帝正德封為鎮遠侯。因為這個緣故,傅家在京城老牌勛貴武定侯、永平侯等家族面前,總是矮一頭。
不過傅家再如何底蘊淺,那也和王言卿沒關系。本來,按她的身份,她一輩子都接觸不到這些將相王侯。
武官代代相傳,兵卒同樣是世襲的。士兵和士官,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王言卿祖籍大同府,家里是軍戶,王家男丁一生下來就是兵,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死于大同和蒙古人的戰斗。
正德十二年,鎮遠侯傅鉞調去大同任總兵,王言卿的父親王驄因為機敏果敢,逐漸受到傅鉞賞識。在一次追擊戰中,王驄為了給傅鉞擋箭,戰死沙場。
后來和蒙古人的作戰贏了,傅鉞因為軍功被調往京城。傅鉞很喜歡王驄,如今王驄又為他而死,傅鉞傷心過后,派人去王驄老家,安撫王驄的家屬遺孀。
然而等去了才知,王驄不在家這些年,妻子沈蘭因為產后體虛離世,母親李氏為了養活孫女,一把年紀還下地種田,初春摔了一跤也病死了。闔家上下,就剩下一個七歲的幼女王言卿。
邊境像王言卿這樣的遺孤有很多,但事情發生在傅鉞眼皮子底下,他就沒法置之不理。手下回京城和傅鉞復命后,傅鉞思忖片刻,決意收養王言卿。
以鎮遠侯府的權勢,養一個小姑娘不成問題。但若他不管,這個孩子就要死在外面了。
王言卿七歲那年,命運大變。那年她失去了最后一個親人,她在鄰居的幫忙下為祖母辦完喪事,之后,他們家的祖地被遠房親戚占據,但關于誰收養王言卿卻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誰都不愿意多養一張嘴。
一伙奇怪的人來看過她,過了一段時間,那伙人又回來了,并且帶來了更多財帛人手。他們給王驄上了香,還說要接王言卿入京。
親戚們的嘴臉頓時大變,十里八鄉都知道王家祖墳冒了青煙,王驄被貴人賞識,王言卿要進城里享福了。村民們不知道鎮遠侯是什么概念,只知道是個很高的官,主管大同府所有部隊。那些刻薄的叔嬸紛紛變臉,爭相搶奪王言卿,還想騙王言卿改口,將他們自家閨女帶過去。
王言卿雖然才七歲,但生活早已教會她人情冷暖,察言觀色。她一個子都沒有給那些所謂親戚留下,沉默地跟著傅鉞的部隊,來到她一無所知的北京城。
那時候,她還不知她要進入怎樣一個世界。她知道世界上有窮人有富人,有官差有農民,但沒想到,階級差距,竟然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