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羽確實收到了一封信。
不過,署名并不是宋延安小朋友,而是袁梅。
從宋恂那里得知袁梅打算理轉文后,項小羽便將自己整理好的幾本史地復習資料郵寄給了袁梅,供她備戰第二次高考。
她大姐是考理科的,用不上史地資料,送給袁梅算是物盡其用,成人之美。沒想到袁梅還挺客氣,收到她的包裹后,又給她回寄了一個。
項小羽趕在周末才有時間去郵電局將包裹取回來。
不大的包裹里裝了五盒午餐肉罐頭,空隙里還塞了很多帶有英文包裝的進口巧克力。
另外還附了一封信。
項小羽剝開一顆巧克力塞進嘴里,趕緊將信拆開快速瀏覽一遍。
這封信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袁梅感謝她的客套話,后半部分畫風突變,不但在稱呼上叫她媽媽,內容上也變成了雙胞胎的流水日常,比如他們學會了好幾首新兒歌,哥哥學圍棋不帶弟弟,以及在托兒所得了六朵小紅花
雞毛蒜皮的瑣事都要在信里說一說。
落款是宋延安袁梅阿姨代筆。
項小羽將兒子的信反復看了好幾遍,才夾進書里妥善收好。
至于延安所說的,爸爸馬上就要跟她一起上大學的話,項小羽只當是孩子太想她的時候,小宋哥糊弄孩子的玩笑話。
畢竟,在她的認知里,正常人干不出大學畢業十年后,又去參加高考這種事
“小羽姐,你愛人給你寫信啦”魏芳見她一臉笑意,便打趣道,“笑得眼睛都瞇起來了。”
“是我兒子寄來的。”
他們夫妻幾乎從不寫信,有事就打電話。
不過,經魏芳提醒,項小羽也覺得他們應該多多通信才是,有些口頭上說不清的話,就可以落在紙頁上。
而且她很喜歡宋恂寫的字,字如其人說的就是她家小宋哥。但是宋恂這個人有時候就缺少一點浪漫細胞,做事講求效率,他覺得打電話最直接快速,所以就一直電話溝通。
看來還得由她邁出這一步才行,主動給小宋哥寫封信,如此才能有來有往地交流起來。
“你已經在鏡子前面站了半個小時了,今天要見什么重要人物啊一個絲巾居然要打這么久”項小羽見她一直彎腰站在穿衣鏡前,替她累得慌。
原來宿舍滿員的時候,宿舍的穿衣鏡幾乎沒人用,站在那里打扮實在是阻塞交通。
如今宿舍里只剩六個人了,穆蓉帶著兩個孩子搬出去以后,這個鏡子的利用率反而變高了。
“我不見什么人,就是想復刻一下昨天溫老師那個絲巾的打法。”魏芳將系成死結的絲巾扯下來,泄氣地說,“隔壁的李蕓她們也折騰大半天了,到現在還沒能弄出來。我胳膊已經酸得抬不起來了。”
項小羽無語臉“”
溫老師是公認的全校最會穿搭的女老師,以致大學里這些時尚的弄潮兒們整天研究人家的搭配。
隔壁宿舍的李蕓甚至還給溫老師弄了一個相冊。
她將溫老師每次上課時的打扮都拍了下來,以備大家可以按照這些相片,隨時復制對方的搭配。
項小羽也仔細觀察了一段時間,其實溫老師的衣著十分簡約樸素。她的打扮之所以吸睛,一是因為她的衣裳都是比較合身的,不像時下的大多數人,衣裳可著寬松的買。二是她有很多小配飾,比如絲巾、紗巾、帽子。
“你們要是想學溫老師絲巾的打法,干脆就請她給大家開一節課得了。”項小羽建議。
這回換其他人無語了。
哪個老師會給學生講這些
不過,廖習蘭卻覺得這個辦法可行,贊同道“還是趕緊請溫老師給你們講講吧,否則這點休息時間,全搭在那條絲巾上了。學習時間多寶貴啊,請溫老師講過以后,能給大家節省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