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進后座以后,吉安問“爸爸,你是因為邱隊長叔叔的魚塘太小了,才不想要的嗎”
宋恂盯著前方的路面,“你覺得是為了什么”
吉安就是心里不確定才會有此一問的,他一時沒有回答,延安卻回道“肯定不是因為太小了”
宋恂從后視鏡里看他一眼問“那你說我是因為什么才不想要的”
“我猜不出。”延安搖頭。
宋恂沒再為難他們,給出了答案。
“他們的規模太小,沒有租賃的價值。如果投資合作經營的話,這里又沒有蝦苗的產卵場。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么,但是一旦蝦塘擴大,蝦苗的供應將會是很大的問題。”
吉安對邱隊長很有好感,便幫他吹了吹風,“但是邱隊長叔叔的蝦塘可以養很多大蝦,比黃伯伯的還多好多,有1300斤呢。”
孫家尖的規模小,網箱又是直接放進海水里的,受病害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小,所以去年非但沒有遭遇減產,畝產量還增加了許多。
吉安又翻了翻自己的小本本,補充說“黃伯伯的只有三四百斤。”
“這只能說明水產研究所的新項目不錯。”
他們可以繞過孫家尖,直接找研究所合作。
宋恂點到即止,后面的話就沒再說了。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不需要知道這些。
他對年輕的邱隊長也很有好感,但漁業公司是國營單位,他們不能像小朋友一樣,憑借個人喜好為企業做決策。
興許以后會有機會合作,但是這次不行。
雙胞胎陪著爸爸在外面跑了三天兩夜,去了大大小小五個對蝦養殖場。
再次返回瑤水村的時候,小哥倆已經能比較出各蝦塘間的不同了,口中還時不時能蹦出幾句行話來。
兩人急慌慌地跑回家,想要跟媽媽展示一下他們這幾天的收獲。
但是在自家和姥姥家都沒找到媽媽的身影。
“你們娘到公社辦事去了,一會兒就回來。”苗玉蘭正在炸過年要用的面魚和素丸子,挑了幾個剛出鍋的面魚端給剛進門的父子三人,“你們先吃著,咱們今天稍晚點吃飯。”
家里這會兒沒什么人,項隊長去隊里安排過年分肉,項大嫂帶著兩個孩子去家屬院的新房打掃衛生了,其他人還在上班。
宋恂吃了幾個素丸子,就挽起袖子進灶間幫丈母娘忙活了起來。
“這里都是油煙,別弄你一身味兒。”苗玉蘭不舍得讓大經理女婿干這個。
“沒事,我這套衣裳穿了三四天,也該洗了。”宋恂接過丈母娘手里的長筷子和笊籬,幫忙炸起了丸子。
項家人口多,每年炸年貨都是不小的工程。
這幾年家里條件好了,實現了面油自由,苗玉蘭要炸的分量就更多了。
不但要炸自家吃的,還要給村里幾個同宗同姓的老人也送一份。
苗玉蘭見他動作還算熟練,也就由著他干了。
這要是放在一年也見不到一面的大女婿身上,她還得客氣客氣。
但宋恂是那種跟岳家來往非常密切的女婿,幾乎天天來老丈人家報到,跟項家兒子也沒啥區別了。
他能挽袖子進來,就是真的想幫忙,不是跟丈母娘假客氣賣乖。
兩個人一起干,速度果然快了很多,苗玉蘭心里高興,就一邊干活,一邊跟女婿談起了自己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