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瑤水小分隊的四個人分頭行動。
項小羽和李英英照常去陳列館守著展臺,而宋恂則帶著技術員何旭前往華僑賓館與那位老先生匯合。
昨天跟對方約好喝早茶的時間后,宋恂特意拿著人家的名片,去大會外賓聯絡處查詢了對方登記的基本信息。
這位名叫林振業的老先生,是港島某商會的副會長,名下的商行在港島工商界十分出名。
第一屆廣交會開幕時,他就組織過貿易團來廣州收購滯銷的農副土特產,幫助內地產品打開國際銷路。
當時甚至被某位領導人稱為“患難之交”。
沒想到,項小羽用一道辣炒小銀魚吸引來的路人,竟還是大有來頭的
宋恂比約定好的時間提前十分鐘抵達華僑賓館,不過,林老先生此時已經帶著秘書坐在一樓的茶餐廳里了。
“你們沒遲到,請坐”林振業招呼他們入座,頗感興趣地說,“參加了這么多次廣交會,你們還是第一個請我喝早茶的參展單位。”
以前倒是吃過廣交會官方組織的宴請,但是以公司名義單獨請他喝早茶的,宋恂還是第一個。
在他的印象里,內地企業不興搞交際應酬那一套,訂單都是在展會里談成的。
“不是單位邀請,算我個人請客吧。”宋恂笑道,“我是第一次來廣州,不會說粵語,所以一直沒機會嘗嘗廣東早茶。能跟您這樣地道的廣東人一起喝早茶,也算讓我得償所愿了。”
“那行,今天我負責點單。”林振業笑著招來服務員,熟練地點了六七樣茶點,而后說,“其實,陳列館附近有幾家茶樓的早市很不錯,你們可以就近去那邊嘗嘗。”
林振業與他們講了許多廣州的風物,吃喝玩樂被他說得頭頭是道,像個貨真價實的本地人。
“春鳊,秋鯉,夏三泥。現在正是吃鯉魚的時令,陳列館對面有間國營飯店的姜蔥煀鯉魚做得很好”說到這里,他停下來問,“昨天做辣炒銀魚的那個小姑娘怎么沒一起來”
“她是我們展位的骨干,我把她留在會場繼續尋找客戶了。”宋恂感慨道,“我以為廣東人的口味都比較清淡,沒想到您會喜歡吃辣。”
“我母親是湘南人,我的口味也隨了她。那小姑娘做的銀魚,雖然賣相不怎么樣,但口味十分不錯。”
宋恂順勢說“其實我們廠的魚罐頭里也有一中辣味銀魚,與她現炒的那份口味很相似。”
聽他談起生意上的事,林振業并沒給出什么反應,只慢吞吞地咀嚼著腸粉。
反而是一直像個隱形人的秘書,替他發聲“宋主任,內地生產魚罐頭的工廠數不勝數,口味和品質都差不多,我們一般不會在展會前半段下單。”
前半段談不下來價格,反而是后半段,各省的外貿公司為了抓住最后的機會清庫存,會在價格或交付方式上做一定的讓步。
“看來林老先生以前與內地的罐頭廠打過交道”
秘書點頭“我們有幾個長期合作的工廠。”
何旭接收到宋恂遞過來的眼色,便從隨身背著的背包中往外掏東西。
一口氣掏出了十幾罐魚罐頭擺在桌面上。
林振業看到其中幾罐的外包裝有些眼熟,抬頭問“這不是你們廠的產品吧”
“不是,”宋恂笑著搖頭,“刨除同類產品,這些是展會中所有以海魚為原料的魚罐頭,生產廠家多達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