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等咱們兩個公社之間的線路被打通后,讓我天天來左家門吃飯住宿都行。”宋恂起身往外走,“你們盡快給個回信吧,如果同意了,可以將這件事交給左家門出面申請。到時候讓我們公社的小鄭幫著你們一起跑跑手續就行。”
從左家門的公社大院離開,鄭孝娘不太高興地問“宋主任,咱為啥要把主導權讓給他們啊主意是咱們出的,怎么好處全讓他們占了”
“看結果吧。只要這條線路能開通,由誰主導都無所謂,咱們從人家手里贏來了三年的建設項目,才是真的占了便宜。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會兒吃虧就是吃補。”
左家門那邊并沒怎么拿喬,第二天就給宋恂回信說同意合作。
宋恂讓鄭孝娘跟著左家門的人一起去縣工業交通局跑這條汽車線路。
不過,朱巧珍仍對公社通往縣城的線路念念不忘。
“主任,就不能想想辦法給咱們去縣里的線路再增加兩條好不容易有了接待外賓當借口,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汽車線路少,他們平時去一趟縣里太麻煩了。
宋恂從筆記本上撕下來一張紙遞給她。
“你去市公共汽車公司找他們的勞模呂師傅,這上面是地址。我已經跟他在電話里說好了,到時候應該怎么辦,你聽他的。”
朱巧珍一臉懵地問“汽車線路的指標是由市交通局制定的,咱們找公共汽車公司的人能管用嘛”
“市里巴不得全市所有犄角旮旯都可以開通公交線路,但是公共汽車公司的司機和汽車有限,所以每年才像擠牙膏似的,給那么一點點的指標。”宋恂解釋道,“我已經跟公共汽車公司那邊說好了,咱們要接待外賓,請他們幫忙想想辦法,增加兩條從公社到縣城的臨時線路。”
呂師傅是他去省里參加群英會時的室友,兩人有過睡一張床的交情。宋恂打電話跟他說明公社的難處后,人家二話沒說,就答應幫忙跟單位反映情況了。
“臨時線路能用多長時間啊”朱巧珍問。
“只要咱們還是接待外賓單位,就可以一直用著。”宋恂又交代道,“你去了市里,先按照程序辦,辦好以后再找地方定做一面錦旗,到時候我親自給市公共汽車公司送過去。”
朱巧珍抿著嘴樂。
團結公社在不久后就會多出三條汽車線路。
過了一個禮拜,宋恂得到了鄭孝娘和朱巧珍帶回來的確切消息后,將結果匯報給了蕭書記,算是圓滿完成了領導給他安排的任務。
工業辦里的工作步入了正軌,汽車線路的事也解決了,宋恂無事一身輕,剛到下班時間,就拎著包回家看兒子了。
因著親娘來公社幫忙伺候月子了,項遠洋這段時間也往這邊跑得很勤,最近幾天甚至干脆直接住下了。
宋恂租的這個院子房間多,他自己將房間收拾好,就住了進去。
不過,他也不是白吃白喝的,兩個大外甥的尿布都被他接手了。
所以現在宋恂特別樂意回家,進門就有吃有喝,還不用洗尿布,只要將兩個兒子看好就行。
他今天回來得早,苗玉蘭燉了一大鍋的海雜魚,一家人正準備開飯時,院門卻被人敲響了。
宋恂過去開門,來人是公社分管文教衛生體育的劉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