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恂去新單位報到這天,正是學生們新學年開學的日子。
從公社乘車前往縣里的一路上,車廂里到處充斥著中小學生嘰嘰喳喳的笑鬧聲。
被這群“八九點鐘的太陽”感染,宋恂第一天上班的心情難得輕松。
縣委大院的辦公樓是一棟三層的青磚小樓,從樓頂向下蜿蜒著一片片漸變成紅色的楓藤。
宋恂去組織部報到后,直接來到三樓的縣委辦,找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縣委辦主任姚紅波。
據說是軍轉干部的姚主任,目測四十來歲,鼻直口闊國字臉,一頭短發干凈而利索,說話的語速極快。
“聽老高說,給了你十天的時間交接工作,我以為你得下個禮拜才能來報到。”
姚紅波有力的大掌與宋恂握了握后,客氣地請他入座。
“安排妥當原單位的工作我就趕緊過來了,還得抓緊時間在縣里安家。”宋恂坐下后,笑著解釋,“家里孩子還太小了,我愛人一個人忙不過來,所以得讓家人跟著我一起搬來縣城生活。”
“從下面往縣里搬家可不容易,尤其是小娃娃的東西,又多又雜,我當初也是從生產隊出來的,前前后后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收拾妥當。”
姚洪波翻了一下桌面上的臺歷,干脆道“縣委的干部是有住房分配的,你先去后勤那邊申請一套房子,兩天之內將家里安頓好,盡快來單位上班。”
宋恂點頭,與對方道了謝。
“時間確實緊了一點,你盡量克服吧。”姚紅波將辦公桌最上面的一份文件交給他,“這份通知是昨天下午剛下發到縣里的,省里要求所有地方外事管理單位統一協調規劃外事接待工作。咱們縣的外事辦既然已經成立了,就得趕緊運轉起來。上次的接待工作并不理想,馮主任去省里開會的時候被領導點名了,所以現在特別關注外辦的工作。昨天吃午飯的時候還過問了外辦的籌備情況。”
這已經是宋恂第二次聽人說起上次的接待工作不理想了。
他在公社時,上級并沒有對團結公社的接待工作過多批評,所以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其他單位也是如此。
看來得盡快找人了解一下情況才行。
宋恂又聽姚主任簡單介紹了縣委辦內部的情況和后續的工作安排,便按照對方所說去了后勤組申請住房。
“宋主任,按照統一規定,各部門主要領導是應該分一套兩居室的。”后勤組長劉賀面露難色。
住房緊張是常態,宋恂原也沒想輕輕松松就能分到房子。
他拖過一張椅子坐下,還算有耐心地問“那現在是什么情況一套房也沒有”
“有倒是有,去年新建的家屬樓里,還有兩套備用的一居室。您要是覺得行,咱們就去看看。”
縣委辦常年都是一個正主任,兩個副主任,家屬院蓋新房的時候,縣委辦這邊只有三個兩居室指標,給了三位主任一人一套。其他人若想住進新樓里,就只能分到一居室的。
宋恂這個副主任兼外辦主任,是額外擴編的,新樓規劃時,并沒有第三個副主任的指標。
“我記得咱們家屬院里有一片平房區,那邊也沒有空房嗎”
劉煥陽結婚的婚房就在那里。
“也沒有了。”劉賀搖頭說,“那邊的老房子是剛解放那會兒蓋的,房齡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住在那一片的都是咱們縣委的老人兒,街坊四鄰都是熟面孔,很少有挪窩的。咱們的住房跟編制一樣,一個蘿卜一個坑,老人兒搬走了,才能有新人住進去。”
既然沒有房子,宋恂也不再勉強,跟劉賀要來一把新房的鑰匙,自己找去了新蓋的家屬樓。
家屬樓在那片老平房的后身,與常見的筒子樓不同,縣委這兩棟新樓的環境很好,每層樓只有四戶人家,入戶自帶自來水,室內廁所,集中供暖的暖氣,而且做飯用的是燃氣灶。
也就是說住在這里的人一年四季都不用買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