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嘉的要求十分為難。
有人愿意給錢是好事,但是這個公司以后會不會干出什么喪心病狂的事,連累學校
等見到劉嘉之后,哥倫比亞校長笑起來“又是中國人。”
他的小聲嘀咕被劉嘉聽見“又前面已經有中國人要冠名了嗎”
“哦,看來您還不知道。”校長指著窗外某處建筑“那里,是我們學校的漢學系。”
漢學系現在
哥倫比亞大學這么有前瞻性
“這是二十年前一個中國人捐的,讓當時的校長十分為難。”
校長說起漢學系的建立過程,1901年6月一個叫丁龍的中國人寄來了一萬兩千美元的現金支票,希望哥倫比亞大學能成立漢學系,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他的祖國擁有光輝燦爛的文明,而不是很多人眼里落后愚昧的國家。
“一萬兩千美金,說少不少,但是為了一萬兩千美金開辦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學校有過的漢學系,將來的費用誰出,會不會有學生,都沒有人知道。”
劉嘉沒有說話,她知道后面肯定還有轉折,她不相信哥大當年的校長能這么善良,經過一番心理糾結,就點頭同意了。
果然,后面有一個叫卡本蒂埃的大富豪連續不斷的捐錢,清廷也捐了五千冊中國古典書籍過來。
哥大校長想讓卡本蒂埃的名字命名這個系,清廷希望用李鴻章或者伍廷芳的名字來命名。
誰都不想讓一個籍籍無名的中國人來命名。
是卡本蒂埃的堅持,才有了“丁龍漢學講座教授”這么一個位置,是哥大東亞系的最高榮譽。
這些事劉嘉都不知道,顧宗華輕聲告訴她“我知道卡本蒂埃,他給廣州博濟醫學堂捐款兩萬五千美元,做了一幢樓。”
“沒聽說過,這醫學堂后面是改名了還是怎么”
“改成嶺南大學醫學院了。”
劉嘉想了半天,還是沒聽說過,大概后來不是拆了就是合并了,要么改名了。
算了,這些細節不重要。
劉嘉問校長“后來丁龍和卡本蒂埃怎么樣了”
“聽說丁龍回國,卡本蒂埃先生1918年已經逝世。”
校長非常熱情地介紹了很多,劉嘉總覺得其中有詐,名校的校長這么平易近人的嗎
想當初就是因為哈佛校長對表示想捐贈校舍的老夫婦愛搭不理,老夫婦一琢磨,那咱不如自己建個校吧。
然后,就有了斯坦福大學。
這位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跟她拼命扯這么多,還說丁龍的事跡,怎么看都是向她展示看,你的前輩直接捐了一個系,你只冠名一個比賽是不是差了點意思
“原來貴校與我國有這么深的淵源,”劉嘉十分感動,“我也想為漢學系做點事,鑒于貴校的新聞系是業界最強,所以,我希望能將漢學系和新聞系結合,成立一個新聞獎項,類似普利策新聞獎,不過題材限定于中國,無論是發生在中國的事情,或是中國人在世界各國發生的事,都在提名范圍之內。”
這個獎項的范圍就是中國人在隨便什么地方發生的新聞
“如何選擇評獎嘉賓您比較專業,您看應該怎么選。”劉嘉看似十分謙虛。
實則意思十分明顯
我出錢辦的獎,你不帶我或是我指定的人合適嗎
要是我死活不同意的新聞,評委讓它得了獎,你看我會給錢嗎
評委選什么人你自己看著辦。
校長本來只想忽悠劉嘉捐錢給漢學系買個圖書館或是一個教學樓什么的,誰知道她直接提出要成立獎項,還給設了這么大的一個限制。
“哦,ea小姐,您的提議非常重要,我需要跟其他校董商議。辯論賽冠名的事,我們也要開會討論。”校長只得暫時做罷。
臨走的時候,劉嘉和顧宗華獲贈漢學系學生制作的兩個小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