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道理我知道,不掉一回坑,我絕不信
有四十個的工人辭職,辭職的人還會忽悠本組其他人一起辭職。
這樣大家都拿不到獎金,將來也不會相見尷尬。
剩下二十的人,沒走的人群有兩個
從愛爾蘭、歐洲其他國家來的新移民,立足未穩,不敢輕易跳槽,或者覺得劉嘉的話有道理,他們不相信沒有大訂單的工廠會開那么高的工資養他們。這種人一共只有五個。
還有十五個中國人,他們是是淘金熱時來美國的中國人或他們的后裔。
當初被當豬仔賣到美國來的中國人,在十九世紀被坑了一道,算是獲得慘痛的群體記憶,掉一次坑是命運無情,同一個坑掉第二次就是腦子被門夾過了。
那五個洋人按時按點的八小時一班,還擔憂訂單會做不完。
十五個中國人簡直卷瘋了,本來就是計件工資制,他們還擔心訂單量就這么多,別的組干完,他們就沒得干了。
現在可好,沒人跟我搶活啦連夜班費都能多賺一大筆。
什么休息日,老子不信上帝,不需要去做禮拜
什么八小時工作制,開玩笑呢
咱來美國是圖什么的
賺錢,然后寄錢回家啊
不是來享受的。
原先一個班二十個人。
現在五個洋人只上一個班,那十五個中國人恨不能三班都是他。
劉嘉阻止了他們的瘋狂“你們這樣是不行的,要可持續發展啊,007這么上下來,是會猝死的。”
劉嘉重新給他們排了班,每人每天上班的時間不超過16小時,保證每天八小時的睡眠,而且也頂這么七天,等把辯論賽撐過去就行。
結果,工人們居然不樂意,語重心長教育起劉嘉來了“老板,我算過,這樣不行啊,訂單數量根本完不成,我們可以一天工作二十個小時的”
“不用不用,咱們還是要追求質量,一天工作二十小時,最后把手跟衣服縫一起了怎么辦。”劉嘉一口否決,又說“如果你們有什么親朋好友有興趣做縫紉的話,歡迎加入。”
工人們又激動起來“我媳婦可以”
“我弟弟可以”
新人來了,新人真的是簇新粉嫩,大多數人沒有一丁點縫紉技能,只能干干釘扣子的活,上袖子裝拉鏈之類的屬于高精尖技術活。
工廠里的老人大多數不樂意教。
世界傳統美德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才不教你。絕活都憋著,有本事你自己悟。
嗐,至于嗎又不是造原子彈,做個衣服,而且還是用縫紉機做,充什么一代宗師。
劉嘉安排老人帶新人。
新人的工作能力達到劉嘉的標準,老人就可以獲得一筆獎金。
老人不愿意教,新人可以提出換師父,新人帶得越多,老人的獎金就越多。
有一個女工脾氣好,也愿意教別人,一口氣帶出了二十個徒弟,有人偷偷笑她為了掙那點獎金,把自己的家底都賣了,看將來徒弟壓在她頭上,她怎么辦。
結果第二十個徒弟出師之后,劉嘉把那二十個人組成一組,把她提升為這個生產組的主管。
有人不服,說她的縫紉能力又不是最好的。
劉嘉回答“主管需要的協調溝通和幫助別人的能力,而不單單是衣服做得好。如果她還能給我帶來訂單,我升她當副總都可以。”
雖然新人已經在培養,但是跟此前的熟練工們比起來,還是要差一大截的。
熟練工每小時22套,新人組每小時12套,還經常需要拆了重做。
ea的競爭對手們打聽到這消息后,歡天喜地,他們確信劉嘉這次一定會賠錢又丟人。
他們的快樂不會持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