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種地。”劉嘉笑著說,“不僅中國人愛種地,美國人也愛種地,他們的西部大平原,南部種植園,非常需要大量的化肥、農藥,現在美國人的錢都在華爾街,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只有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去為之工作,為之戰斗,為之犧牲的東西,它是世上唯一永久而真實的東西。”
鐘和馨是真不懂農業,他也沒有做相關的信息收集,只能聽劉嘉跟他天南海北的一通胡扯。
見他雖然不吭聲,但還是不怎么服氣的樣子,劉嘉笑笑“要不你去問問顧宗華的意見”
“劉總說笑了,宗華早就說過,公司已經轉讓,一切事務就由您做主。”鐘和馨十分懂得做下屬的本份。
他出去之后,劉嘉又看著世界地圖,如果可以的話,她還想把掌握光刻機技術的尼康、佳能,還有荷蘭的a一并收了。
可惜,不能,佳能還沒成立,a更是還早呢,尼康倒是成立四年了,可是它背后是三菱,三菱,那是什么,軍工企業
員工是什么人,是被原子彈炸了還要堅持去上班,然后再被炸一次的頂級社畜。
現在中日是什么關系,怎么可能讓一個中國人悄咪咪的潛入大股東名單,還控股。
沒戲,別想了,先干點別的吧。
劉嘉回到辦公室,剛好鄭不艾和彭舉從印刷廠回來,向她匯報上一年度印刷廠的全部數據。
他倆聽說劉嘉接手了顧宗華的公司,今天上午還跑去投資了一個跟現在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
彭舉好奇地問為什么要投,他也想學習學習,這樣就可以理解資本家是怎么進行資本運作,把資本進一步擴大。
劉嘉看著鄭不艾“你說呢”
“誒”鄭不艾愣了,他怎么會知道,“我不知道,那個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
劉嘉哼了一聲,像是對他倆說,又像是對自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誰說的,哼。”
彭舉看著鄭不艾“誰說的”
鄭不艾連連搖頭“不知道,反正不是我說的。”
印刷工廠最近生意挺不錯。
上次那個賣垃圾南極科普書的出版社,被劉嘉安排施律師搞定了。
這家出版社其實不是“遠方出版社”那種專印盜版書和不能正規出版的小印刷廠,而是各種出版資格和證件都是齊全的正規單位。
不過這出版社的編輯水平普通不行,連續幾年選題能力差到令人傷心,印出去的書都沒人買,所以才被逼急了,也想借著南極探險的東風掙扎一把,于是到處抄了一堆不靠譜的知識拿出來賣叢書,卻遇上了較真懂行,還有錢的劉嘉。
出版社本來就快要活不下去了,這下更活不下去,老板直接宣布破產,劉嘉順手把它給買了下來。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作法,一個中國人,還不信教,思想意識都跟歐洲人不一樣,只怕選題會比上一個老板更拉胯,死得更快。
“開什么玩笑,我怎么會印那些東西。”劉嘉覺得好笑。
20年代初流行的小說,是什么題材,是意識流啊
她根本看不懂。
什么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看得屬實一臉懵逼,何必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關鍵是她也找不到那幾位作者,上哪兒找他們要版權去。
她的計劃,是讓出版社印教輔材料,從嬰兒啟蒙,到幼兒智力開發,然后什么五年中考三年模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肖四肖八,核心詞匯誰也別跑。
不過印教輔沒這么容易,得找名師來編,還要有渠道賣,這事急不得。
她已經在托人辦這事了,對外先隱瞞,不能讓同行知道了這條發財路,把名師先一步給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