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切的理由有一二三,難焊的理由也有一二三。
涉及物理和化學。
現在任何人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鈦本身也少,無法像銅鐵那樣大量供人做測試。
劉嘉現在想要用鈦做眼鏡架,差不多就是身處恐龍時代想吃一碗臘味煲仔飯,首先,要從馴化野豬和野水稻開始說起。
沒辦法,不可能為了個眼鏡架,從基礎工業開始,劉嘉只好退而求其次“鋁合金可以嗎或者白銅,就是銅鎳鋅合金。”
她記得見過白銅眼鏡框。
“可以試試,你的目標是多少克”不愧是正經大學的畢業生,非常嚴謹,完全不給劉嘉說“感覺”“我想”之類不靠譜甲方詞匯的機會。
“12克。“這是鈦合金時代眼鏡框的平均水平,劉嘉沒太抱希望,隨便報了一個重量。
搏一搏,萬一工程師大哥突破自我了呢
工程師看她的表情像看怪物,很顯然,他不覺得自己那么好突破。
“18克。”這是現代地攤貨眼鏡框的水平,可能也許
工程師搖頭“ea小姐,請不要開玩笑。”
“20克,不能再多了”
工程師皺著眉頭,拿著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然后報了一個最終數25克。”
劉嘉對這個數字不滿意“可是這樣眼鏡很重啊。”
工程師為她指了一條陽關道“ea小姐,您還可以要求賣鏡片的工廠減少重量。”
意思就是別盯著他們較勁。
劉嘉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反正樹脂指望不上,1954年才有樹脂眼鏡,現在且等著吧,塑料片都沒。
問了好幾家,都說只會照著老規矩做,眼鏡片說要減輕重量,不是把玻璃磨薄就行的,涉及到光學的問題,得去找專業的人確認數值。
劉嘉確實記得法國在光學領域不行。
她以前做活動,請攝影師拍展的時候,學到不少關于鏡頭和光學的知識,知道了尼康、佳能、賓得,還有卡爾蔡司。
其中卡爾蔡司是no1
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卡爾蔡司已經成立了75年,而且人家出生就在做鏡片,過了百年之后,還在做鏡片。
特別好
比起沒有出息的飛利浦和杜邦有前途多了
不如去看看,如果卡爾蔡司現在的技術還可以,那就可以找他們改進一下現在的照相機鏡頭和攝影機鏡頭。
劉拿拿出地圖,卡爾蔡司公司位于德國的耶拿,在柏林和慕尼黑中間,從巴黎開車過去要一千多公里。
不是不能開,但是不想開現在的奔馳、福特都不舒服,路況也不好,起碼得有二十多個小時縮在車里。
劉嘉向機場打聽,得知承運倫敦往返巴黎的那家航空公司,拓展了業務,開辟巴黎至柏林航線,每隔一天有一趟飛機,今天的就在兩小時后起飛。
“好,我馬上來幫我留著票。”
那邊地勤回答“沒問題,您很幸運,這是最后一張票。”
最后一張巴黎跟柏林之間的航線這么熱鬧的嗎
劉嘉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