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遙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就開始著手研究防空導彈了。
防空導彈是指由地面、艦船或者潛艇發射,攔截空中目標的導彈,西方也稱之為面空導彈。由于大多數空中目標速度高、機動性大,故防空導彈絕大多數為軸對稱布局的有翼導彈;動力裝置多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也可以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沖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和火箭沖壓發動機;從40年代初德國開始研究到21世紀經歷近60個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導彈已研制了三代,21世紀還在發展第四代。據不完全統計,已研制的型號達120余種,其中裝備部隊90多種,正在研制的有20多種。
到目前為止,防空導彈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不僅可以反飛機、反巡航導彈和反戰術彈道導彈,而且還可以抵御反輻射導彈、空地導彈的攻擊,成為防空武器系統中一種極為重要的作戰武器,在國土、要地防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各種防空導彈當中,小巧輕便、機動靈活、反應迅捷的便攜式防空導彈主要用于防御來自低空、超低空特別是10100米之間的空中威脅。在20世紀的歷次局部戰爭中都能見到便攜式防空導彈的身影,尤其是在對超低空點狀目標的防御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低空、超低空空襲目標的克星。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幾次典型局部戰爭中,便攜式防空導彈均取得了良好戰績,進一步證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襲目標的價值。
隨著便攜式防空導彈技戰術性能的進一步提高,有人預計在今后10年內對便攜式防空導彈的需求將占整個防空導彈總需求量的65。可見,便攜式防空導彈將會成為國土、要地和野戰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
趙中遙作為一個重生之人,對于生前那個世界上的防空導彈,也有一些研究。因為他生前不只是一個核物理學家,還是一軍迷,一個武器愛好者。
因為趙中遙從小對武器裝備的玩具就非常愛好。從小就喜歡把一些槍支玩具拆來拆去。
他在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就是查看了一些武器裝備的資料和書籍。想要搞清楚,這些武器裝備都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當他的一些同事知道趙中遙有這樣的愛好時,還不能理解呢感覺,他是一個物理學家,怎么會軍事武器這么愛好呢
還有一些同事在嘲笑趙中遙,說他是不務正業呢好好的專業理論你不學習,研究這些槍支彈藥有什么用呢
遇到一些朋友這么問他時,他就會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趙中遙就會說“所有的軍事武器都是從物理學出發,都是人類對于物理現象研究的結果。不管是飛機大炮還是槍支彈藥,都是用物理學規律在研制這些東西呢
我之所以會喜歡軍事武器,也是因為我喜歡物理學的原因呀只是你們大多數人,只是研究一些基本的物理學理論知識,而沒有注意到物理學理論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呀
其實,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不但要學會一些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物理知識在現實中到底有什么用呀
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呢也就是我們說的,理論要與現實相結合呀只是一味地學習理論,而不結合實踐,就會讓理論陷入空洞呀
而一味地進行實踐,而不注重理論總結,那就會讓實踐出現盲目性,而沒有一定的目標性。會讓實踐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