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聞又道,“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孝道,孝道比天大,你那個同窗如何能違拗自己的嫡母”
朝廷都是以孝治天下,若哪個人有了不孝的名聲傳出來,平頭百姓還好,反正也沒什么名聲好維
護,當官的那是要被參的,妥妥丟官,嚴重的還要入刑。
有人要說了,父母不慈當然也就不用孝了,可是時下人們推崇的就是即便長輩不慈,晚輩也不能
不孝。
二十四孝里面多少故事都是這一個意思,那就是做父母的問題再大,做兒女的也只能包容退讓加
上必須一心侍奉父母,最好就是以德報怨,你給我穿蘆花衣,我也得大冬天給你去抓魚。
林聞還道,“其實不是我故意標榜我自己,你那同窗和你的處境倒是很像,但有一點不同,他沒
遇到個好嫡母”
鄭明耀也笑了,“娘自然是最好的“
他覺得自己越來越喜歡林聞了,當然是孺慕的那種,這個母親才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娘,上輩子
他可不就是被孝道壓的喘不過氣起來。
然后他算了算時間,開始忐忑起來,他心里藏著一件大事,但要不要說,怎么說他還不知道
而且說出來他如何解釋
就在鄭明耀無比糾結的時候,一個大新聞傳來了,太子殿下出意外傷了胳膊。
鄭明耀腦子里劃過一道閃電,說實話,上輩子他眼里最大的陰影是嫡母,最可怕的人也是嫡母
小時候外頭發生的大事他記得不清楚,他只知道祖父被貶了,然后父親去祖父任職的偏遠地方侍奉祖
父和祖母,過了好幾年才回到京城。
那時候鄭家已經沒落了不少。
至于祖父為什么會被貶,鄭明耀一直不知道,現在他聯系上了,祖父是太子派的,而太子沒有上
位成功,那么太子這邊的官員后來全都下馬了。
至于太子為什么沒成功,意外傷了手肯定是原因之一,哪個天子會帶著殘疾
鄭明耀想和鄭芝軒談這個事,想讓鄭家及早抽身,他下學后得知鄭芝軒在林聞處,于是匆匆過
來
鄭芝軒也在和林聞談這件事,見兒子來了,也沒讓鄭明耀離開
鄭芝軒道,“現在也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能不能抽身了。“
林聞搖頭,“沒那么容易了,現在若是父親抽身,那就成了兩面三刀的小人,以后誰敢和他來
往而且太子只是傷了手,具體如何也不清楚,只要不是沒了胳膊,那太子就還是太子“
鄭芝軒沉默。
鄭明耀忽然道,“爹,娘,那要是太子不能上位呢”
鄭芝軒一驚,“莫胡說
林聞看著鄭明耀,“太子能不能上位那得陛下說了算,只要太子沒有德行上面的問題,你祖父最
好還是不要改弦易幟,讀書人重要的是氣節,若是連氣節也丟了,那還有什么”
鄭明耀沉默了,這是他沒想到的,他只想著自家能躲開這個大漩渦就好了。
林聞看著鄭芝軒,“我不知道父親參與了多少,如果他擁護太子只是為了禮法規矩,那么即便太
子不能繼位我們家也不會受到太大牽連,若是里頭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事,那就難說了。“
鄭芝軒道,“我會去信給父親。”
朝堂里的事雖然和林聞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她只能被動接受,沒有任何轉景的能力。
鄭芝軒給父親寫信,想了想還是把林聞的意見寫了進去,他也有判斷力,知道這樣做目前對鄭家
最好。
京里鄭侍郎接到了三兒子的信,摸著胡子老懷大慰,和同殿為官的大兒子道,“老三這些年管著
庶務,一直和黃白之物打交道,倒也沒被浸染,還是有些見地的。“
鄭芝軒大哥看了弟弟的信,然后道,“陛下忌憚康國公,但太子畢竟沒錯,而且此次太子傷的也
蹊蹺,三弟說的也沒錯,若陛下未曾立太子,我們也不能置喙,現在既然有太子,那禮法規矩還是要
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