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秋水帶著大幾百人的流民團接近京城時,燕王已經定下了大局,坐上了皇位。
不過因為之前接連不斷的兵禍內耗,加上燕王登基后毫不留情砍了好些有各種問題的官員,京城頗有幾分蕭瑟,京城外頭的田畝因為無人耕種都荒廢了好些。
老百姓在亂世里是最容易折損的一類人。
而且秋水他們不知道京城近況,所以滿懷希望想去京城找活路,而京城附近的人之前都在往外逃,因為京城成了絞肉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當他們抵達京城外圍時,燕王剛剛坐上皇位一個月不到,而秋水他們從頭到尾走了大半年,此刻已經入了冬。
流民團真得是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恰恰在最好的時機趕到,接待流民的官員非常熱情,這些都是京城內外的補充人口。
只是有一點雙方都很痛苦,流民里能聽懂官話的是極少數,京城官員能聽懂各地方言的為零。
不過秋水這個流民團非常不一樣,秋水和姚瞎子都能聽懂官話,秋林生磕磕絆絆也能說。
秋水還能聽懂不少方言,有些是上輩子的積累,還有是一路過來增加的本事,她性格又開朗,路上無事就和人學說話,往往都能讓雙方哈哈大笑。
語言不通,流民安置就緩慢。
這些人都得登記入冊,名字籍貫家鄉這些總要說清楚啊,可遇著兩下里都聽不懂的,那就完蛋了,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對方說的是啥。
有些方言聽起來如同鳥語,語句還急促,就像和人吵架一樣,好幾次因為這個差點發生打架事件。
一個官員頗為痛苦的過來接待秋水這一行流民團,聽到要登記基本信息,秋水直接把姚瞎子做的登記本拿了出來,姚瞎子一筆字哪怕不是什么好字,看著端端正正就讓人心曠神怡啊。
接待官員翻著登記本子,上面寫的非常仔細,連有人家賣兒賣女的都注明了賣在何處,死了的也會標明。
這位官員大喜,趕緊先安頓秋水這一伙流民團,他們最好理清,早點理掉一批,上官過來巡查也是功勞。
于是秋水這伙流民團最先分配,分配的地方也最好,而且他們并不吵鬧,便是聽不懂,也有人會和他們解釋,讓去哪里行動也分明,并不亂糟糟的,多好安排
接待官員手下也有小吏,只是小吏們聽不懂方言一樣痛苦,而且造成的誤會還不少。
他們看到秋水和秋林生在流民中不停穿梭來往,流民們也都很信服他們,于是就注意到了,再一打聽,這父子都會官話和幾種方言,于是就同上官推薦了秋水和秋林生。
秋水這一路怕麻煩,而且長途跋涉這么久,和野人也差不多了,頭發里還長虱子,秋水干脆就剪了短發,現在完全是個小子的模樣,流民們講究不起來,頭發剪短的不在少數。
聽到讓他們父女協助登記流民,秋林生和秋水都很高興,當然答應下來,和官府搞好關系是多么重要的事。
現在秋水不主動出頭,有主意都是先告訴秋林生,讓他去和那些官員小吏去說。
登記流民信息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語言不通,秋水和秋林生各帶兩個會書寫的小吏,捧上一疊木牌,讓流民排隊,過來說清楚家鄉籍貫和人口,然后登記好發放木牌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