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會看登記的數據進行安排,然后分配去處,最后帶過去安置就行。
秋水和秋林生細致,還會問是否有技能,鐵匠木匠,修鍋補碗,甚至會殺豬的都寫上,上官們一看就清楚明了。
每天秋水和秋林生除了有免費的一日三餐,還有一百文錢入賬。
有了他們幫助,流民登記就快了許多,連誤會都少了,秋水一張嘴叭叭叭的,同時接待幾家都不成問題。
安置流民的地方總有好差,秋水那一伙得的地方最好,接下來的就沒那么好,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到哪里都存在。
此刻就有人嫌東嫌西,秋水眼皮子一翻,“我看你是冒充的流民,看看那些面黃肌瘦的人,哪會東挑西撿,生谷子都能塞進嘴里吞了,朝廷給屋子給地還要挑揀,你難道是哪里來的奸細,想給陛下的仁政抹黑你既看不上,那打哪來就回哪去,看看后頭還有多少人,哪個有時間和你瞎嘰歪”
這大帽子蓋的,且好容易來了這里,眼看就能安頓下來,回去怎么回一路過來是已經是千辛萬苦,再回去可就要餓死在路上了,那些還想嘰嘰歪歪的流民屁都不敢放一個了,一邊的小吏偷偷翹起了大拇指,哎呀,聽秋小哥說話就是爽利,他連罵帶勸,就沒有擺不平的人。
秋水和秋林生幫了兩個多月的忙,連年都沒好生過,等過了年,流民也差不多都安頓下來了,接下來已經沒有大股流民進京。
朝廷已經派下去各路賑災官員,就是有流民也就地安頓或是勸其返鄉,京城不可能把所有流民都接收下來,秋水這一伙人是正巧。
秋水和秋林生這才有機會仔細收拾一下朝廷給他們父女兩分配的房子,在離京城快馬半日距離的臨豐城里,臨豐原本是京城各世家田莊別院所在地,也有幾個皇莊,算是京城一個小小的糧食蔬菜供應基地。
面臨兵禍的時候臨豐被徹底毀了,兵士都要吃喝,臨豐首當其沖,被搶的一干二凈,佃戶們哪里能活,當然是死的死逃的逃。后來燕王上臺,哦,現在要叫武安帝,武安帝上臺后馬上著手安撫民生,可臨豐左近的佃戶不是死了就是逃了,一時間那萬頃良田居然無人耕種。
后來流民涌了過來,就先往這里安置,秋水那個流民團就安置在臨豐,秋水和秋林生也被安置在這里。
他們父女倆有一棟小小的院子,還有六畝地呢
姚瞎子也跟著小吏們打過雜,所以也有了一間小房子,還有三畝地,只是如今天氣還沒轉暖,地里尚且無法耕種,安頓下來的流民們已經在田間地頭除草耕地施肥,以備開春播種。
收成出來前,流民們每日有朝廷給的救濟糧果腹,哪怕吃不飽,到底也有了奔頭,臨豐一派祥和。
偏秋水秋林生和姚瞎子沒一個會種地的,他們只能把地租給別人種,除了租稅外收成對半分,這點地也養不活三個人,畢竟如今畝產不高。
秋水和秋林生還是想干回老本行,姚瞎子也在尋摸京城算命的好地方。
三人都和京中一些小吏搞好了關系,想要做回本行倒是極容易,姚瞎子比秋林生父女更早找到一塊風水寶地,連自己的算命招牌都豎了起來。
秋林生帶著秋水去拜訪京里的雜行行首,他們屬于外來戶,自然要守這里的規矩。
溫行首是個矮胖的男人,看起來非常慈和,滿臉都是笑,他早就聽說秋家父子幫助朝廷安頓了不少流民,也知道他們在臨豐那片流民中頗有威望,這種人投過來溫行首自然愿意。
于是秋林生和秋水拜見了溫行首,還進行了入團行的儀式,正式又成了一個小團頭。
眾人圍著父女倆恭喜,還要開宴招待他們,席上同秋林生夸贊秋水,“虎父無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