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盧子鈺手里的布料,離開江南后這些料子翻上幾番都可以,但沒有本地商家允許,她一匹布都賣不掉。
她只能賣給本地商家,那價錢也就抬高不了多少,你想提價,人家還不要了,反正你賣不掉。
好在盧子鈺做這事只是順手,手里的貨也不多,抱著不賠就是賺的念頭,倒也很順利。
鏢師們長年累月在外跑,便是不懂做生意,行情什么的也知道一些,但是盧子鈺這一路走來的舉動著實讓他們疑惑。
一般商隊販貨都是甲地販去乙地,回程帶著貨回家,也不算空趟,沿途也會買些貨物補充,沿途補貨一般也不會大手筆買賣。
如今的運費可不便宜,而且沿路的商品不熟悉也就不好買賣,還不如做自己熟悉的貨物穩妥。
盧子鈺出發時以布料為主,然后走到一座城市,請了中人過來看貨,價格她覺得差不多,就啪全出手了,還不是賣掉就算,基本上是以貨換貨,江南時新的料子換粗布的你見過嗎
盧子鈺就這么干。
當然這都是外人看不懂才這么覺得,盧子鈺不可能傻的用江南好料換粗布,她是把好料全賣掉,又收了一部分粗布而已。
因為她在年前就開始出發趕路,來到睦州時此地世家都正在準備節禮,她帶的江南時新料子就特別好賣,和本地商家商談了一個她覺得差不多的價,就全部出手了,正好互相認識了一下。
然后盧子鈺看上了本地出產的一種粗布,結實耐磨,不過價格不高,也沒人販過,因為收益不高,多是本地人自用。
盧子鈺是順帶,就購了一些帶走,反正車也有人也有,與其空著車還不如帶些貨。
盧子鈺在城鎮會略作停留,路上的話就很趕,也不是每到一地就非得賣貨收貨,如果沒有看得上眼的,空車也沒關系,有看得上的,破爛她也要。
當然破爛只是護鏢的人覺得,反正盧子鈺有時候收的貨在他們看來就是不值錢的,比如有一地藤條挺結實,然后當地做藤筐的比較多,價錢極便宜,畢竟一個筐能用上好久。
盧子鈺一下子買了幾車藤筐,錢是不值幾個,但在旁人眼里這錢就是扔掉的,而且還要加上運費,根本賺不到吧
然后到了下一地,正趕上不少當官的來糧庫里領自己一年到頭俸祿里的糧,雖然裝糧也有袋子,到底用筐更快更方便,趕緊領了回去才是正經。
若是大批量運糧,那肯定要袋子,現在是官員領俸祿糧,這么多過來領糧的下人都鬧哄哄的,自家老爺的糧也才一車或是兩車,拿筐裝一樣的,還更快呢。
盧子鈺這幾車筐子都不夠賣的,價格比收的高了十幾倍,若是特意販筐,那運費什么的加上去也賺不來多少,像盧子鈺這樣順帶的,那就等于順手撿錢。
盧子瑯都覺奇怪,問盧子鈺,“大哥你會掐算啊”
盧子鈺笑道,“掐算個屁,一半運氣一半是我做的功課。”
來的時候她知道這里有個糧倉,左近幾個地方知州知府縣令的俸祿糧都從這里出,一般不急的人家都是年底過來拿糧,急的也不是月月拿,半年幾個月拿一次,多的是年底來拿。
這條消息當時也就待在盧子鈺的腦海中,后來看到了藤筐,想起這條消息,又算了算時間,她就想試一下,就是賣不掉,幾車筐也算不得賠本,而且這些筐的質量還不錯,賣不掉自己用也行。
有些消息當時知道了也不一定有用,端看在合適的時候你能不能想起來派上用處。
而盧子鈺對收集消息利用消息那是早就養成了習慣,她甚至自己都在繪制簡易地圖,最起碼把自己走過的路記下來。
趕在縣試前到了家,也不叫家,這里連房子都沒了,大家暫時只能住客棧,盧子鈺這一路東面收西面賣,到了目的地一算賬,凈賺三千多兩銀子,正好買個院子安頓下來。
盧子瑯過了縣試,四月還要府試,明年過了院試才算秀才,然后還要入府學學習,過了歲考科考,成績優異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就這么粗略估算一下,盧子瑯還要在這里住上三四年,如果其中哪一次考試沒考好,這時間還得往上加。
所以盧子鈺是一定要買院子安家的。
手里有錢辦事就爽快,很快一切都安頓好了,連仆人下人也都買好了,反正也不復雜,只要有人看門煮飯做些雜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