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州其實并不小,劃分為十一個縣呢,只每一個都很窮。
遼州也有世家,這些世家放在京城,連位置都排不上。
其實盧子瑯上頭還有個知府大人,他安頓好了還要去知府見這位大人。
知府大人很和藹,知道盧子瑯是何家女婿,居然還要同盧子瑯攀親,盧子瑯應付完了趕緊回來。
收拾官衙,安排屬官,見各地縣令,這些都要去辦,他還是很忙的。
盧子鈺去考察遼州商機,考察下來基本什么都沒有。
遼州屬于北方,冬天寒冷,且冷的時間還長,那就導致田地產出不豐,一地百姓肚子都填不飽,還談什么別的消費消費都沒有哪來的商機
不過這個難不倒盧子鈺,她在遼州轉了轉就看到很多潛在商機,山板栗和松子在這里并不稀罕,各種菌菇也很豐富,養殖的話,也有很多品種的家畜可供選擇。
盧子鈺見到了干瘦的黑山羊,和現代品種完全不一樣的雞鴨,但是養這些的農戶也不多,因為養家畜也要收稅,能養的都是大戶人家。
即便她動手養殖了,也需要找到固定的買家和出貨渠道,盧子鈺又開始埋頭做起了計劃。
其實光賺錢的話不用這么復雜,就是窮地方也能刮下三尺地皮,盧子鈺就有好些賺一票快錢的方法,只是這樣一來遼州就徹底完了,弄不好會發生民變。
盧子鈺想的是搞活地方經濟,商人也分很多種,眼里只有利益的資本家是一種,仁商儒商也是一種。
盧子鈺的志向是天下第一商,哪能只為了錢把一地經濟弄得更糟呢,何況這里還是弟弟的任地。
何馨終于找到了打理中饋的感覺,她做的也相當好,連跟著盧子瑯來的屬官家眷她也都照顧到了,畢竟出身何家,見識得多。
那些本地世家過來拜訪盧子瑯,家里的女眷當然過來見何馨。
一見面就被何馨給鎮住了,知州夫人才那是世家氣度,就連下人都比她們家好不知道多少倍。
盧子瑯剛剛接手遼州政務,各地縣令也來報了到,然后又是對他一大波哭窮,窮的都快餓死了。
送走這些縣令,盧子瑯和盧子鈺商量,這局面真不好打開,啥都沒有,讓他能怎么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遼州太窮了。
盧子鈺道,“我倒是有些想法,不過還得轉一圈看看,怕是還得用上弟妹,你回去同她說一下,我知道她在京城有鋪子。”
不同于現代,物流便利,犄角旮旯里的物產都能運送出來,現在很多地方特產連門都出不了,特別是遼州這種窮地方,商隊都沒有,本地的產出就更不可能外流了。
盧子鈺想先收一批雜貨,就是那些山板栗松子,還有菌菇什么的。
山板栗和松子的保質期本就不短,菌菇晾曬干了之后也能長途運輸,現在就看這些東西運出去有沒有市場。
時代不同,并不是有了好物就一定能賣得出去。
現下人們最看重的還是糧食。
盧子瑯艱難的開展自己的工作,盧子鈺安排人去收山貨,何馨得知大伯可能要用到她京城里的鋪子,一口就應下了。
盧子瑯把盧子鈺擬定的分成合約遞給何馨,何馨笑道,“一家人談這個干嘛,順手的事。”
盧子瑯微笑,“大,大哥做事一向清楚,她不愿含糊著,你也算幫了我的忙,賺點脂粉錢也好。”
何馨這才接下。
山貨收起來倒是簡單,這些東西在本地并不值錢,就是菌菇還得曬干烘干,費了些時候。
一圈收下來也就千把斤的樣子,盧子鈺反正是試手,也不敢大批量收,把菌菇晾曬烘干后她就要帶著這些貨物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