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中的管理者盧子鈺肯定要開掉一大批,他們都是老油子了,會有無數種方法撈錢,盧子鈺沒耐心和他們撕扯,她現在手里有權,當然能簡單利落的對付他們。
不過她也不會莽撞,也都抓到實際證據才把人踢走,然后換的人也不全是她手里的,一大半是從下面往上提,一小半才是她培養的管事。
就這么略微動了動,盧子鈺居然遇到了暗殺,因為她敲掉了好些吃皇糧人的飯碗,這些人如何甘心,為了泄憤,就對她下手了。
好在盧衛不是擺設,基本上是來幾個他就滅幾個,盧子鈺讓他留下來活口,交給衙門去審問,知道這些人腦袋上沒長眼睛去暗殺盧爵爺,衙門審問的很用心,然后就順藤摸瓜查了出來。
楊銳大怒,把這些人被連根拔起,紛紛發往邊關做苦力去了。
盧子鈺感慨,“我才動了幾個人的利益,他們就如此恨我,朝廷要是做什么改變也就太難了。”
好在她不是朝廷里的臣子,梳理完楊銳的家當,盧子鈺要準備答應楊易的事了,她想要組織船隊出海。
海貿一向利益巨大,但是盧子鈺也不清楚如今那些化外之地的具體情況,不管是扶桑還是南洋諸地,有利益也代表著危險,更何況海上波云詭譎,危險幾乎時刻相伴。
盧子鈺能做的也就是把船造的結實點大點,再給楊易配上鋒利的兵器。
若是私人組織船隊,那耗資不知道多少,就是現如今那些世家大族出海的也有,但跑的都不算太遠,而盧子鈺現在有這條件了,她是希望楊易能走的更遠些。
當然,她也不是傻不愣登就這么提了出來,她是先拿給楊銳,假模假樣讓他去問大臣們是否愿意進行這個項目,別最后楊易順利帶著巨大利潤回來,他們就以不知道為由跳起來截胡,這個盧子鈺絕對不愿意。
大臣們當然反對,別管說的多么天花亂墜,前期投入也是很大一筆銀子,戶部就沒富裕過,而且去了即便能回來,也不保證盈利,更有可能是一去不復返,那不就是那銀子打水漂么,不同意
好,你們不同意,那盧子鈺就自己干了,我和皇帝聯手花自己的錢做這個項目,你們沒話說吧。
本身皇帝自己就有匠作司,當然造船還是不行的,盧子鈺讓他們準備的是改良后的弩。
造船委托的是茭州雷氏,他們拿手的就是制造出海的大船,這些事盧子鈺就交給楊易了,反正到時候他負責這個船隊。
楊易打了雞血一樣投入了工作,除了造船,還得訓練海軍,尋找水手,出海不是去尋死,準備工作一樣都不能少。
楊銳此時才知道當初盧子鈺是怎么讓楊易燃起活下去的希望,他也很欣慰,哪怕此行沒有利益回來,只要看到楊易活活潑潑的,楊銳也就高興了。
船隊除了船員管事之外還得有水軍,少說也得幾千人,這個就要楊銳給了,現在就訓練起來。
有時候楊銳真的想不當皇帝寧愿去練兵,這當然是氣話,但也表示他被大臣們憋的夠嗆,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腳。
不過他總算也推行了一件事,那就是改了貢品的收取方法,原本貢品就是地方上把珍貴之物獻給皇帝,也就是送的,楊銳道,“百姓勞作辛苦,朕不能為了口腹之欲累得他們沒有收入,以后貢品朕也會付錢。”
這件事極小,大臣們也不放在心上,知道這是楊銳標榜自己仁義的一個方法,也都毫不走心的稱贊了幾句,誰也不知道這是楊銳埋下的一個導火索。
把船隊的事交給了楊易,盧子鈺干回了老本行,她要再開一家紡織廠,還要把皇家作坊辦起來。
內造的物品本身就是個招牌,她肯定要利用起來。
現在盧子鈺做這些事非常順利,要什么有什么,她只要負責監管到位就行了,當然也有人有過議論,不過這些都被楊銳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