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
返回的使者將武成侯的話原封不動地敘述出來的時候,饒是帝辛也楞了一下。
“下去吧”
他揮了揮手,有些詫異地打開了武成侯讓人一并送回的書信,發現上面的內容和使者轉達的話一般無二。
不僅如此。
書中所寫,帝辛本來只打算借五艘樓船,十艘斗艦和三十艘艨艟,但是武成侯卻覺得這個數量太少,主動給增加了一些。
其中樓船的數量沒有變,還是五艘,但是斗艦和艨艟的數量卻都被翻了一倍。
這是什么概念
樓船,乃是具有多層建筑和攻防設施的大型戰船,外形似樓,故名樓船。以這個年代的制造水平,大離的樓船,載人量在四千到五千不等。
以帝辛如今遠征軍的數量,若是再多也無法駕馭,因此五艘樓船剛剛好。
但樓船因為規模太大,雖然有很強的戰力,但在海上的移動能力也極為受限,若是有小船不斷騷擾,樓船根本追不上。
這個時候,便需要斗艦了。
斗艦的規模比起樓船來說要小了很多,能夠容納的人數也不多,根據大小的不同,大概能容納一百到五百人左右。
不過一般來說,大都會選擇能容乃一百五到兩百人大小的斗艦,這樣既保證了斗艦的戰力,也不至于影響到斗艦的速度。
如此規模的斗艦,船上設女墻,高約三尺,船下開擎棹孔。船內五尺,又建棚,與女墻齊。棚上又建女墻,重列戰士。前后左右樹旗,幡,金鼓。
那些孔用來插槳,女墻上有箭孔,船尾高臺上游士兵負責觀察水面情形,并以旗、幡和金鼓只會作戰,振奮聲勢。
若有速度較快的小船襲擾,便又斗艦主動迎擊。
而海上戰爭,自然不可能全都是憑借著弓弩互射,戰斗到后程,為了消滅敵軍,接舷戰也是比不可少的。
而以樓船的規模,很多岸邊根本無法靠近,很容易擱淺,甚至一些大型一點的斗艦也是如此。
此時需要的便是艨艟了。
蒙牛皮包裹的小艇,并不搭載任何武器,但是速度卻極快,在接舷戰的時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將士兵送到敵軍的船上。
當然,艨艟能夠容乃的人數也是最少的,大概在二十到三十左右。
這些艨艟大都會被放置在樓船上,少數在斗艦之上,只有在接舷戰或者軍隊登陸的時候才會下水。
樓船,斗艦和艨艟,若是換成藍星上的說法,大概就相當于大離的航母,驅逐艦和艦艇了。
五艘樓船,十艘斗艦,以及三十艘艨艟,便足夠將帝辛的遠征軍全部送到琉球島了。
不過這個規模的船隊,若是在海上遇到敵軍,為了保證樓船的安全,斗艦根本無法離開樓船太遠,因此只能是以防守為主。
但也只能防止敵軍以小船不斷騷擾,若是敵軍主動進行接舷戰,以這個規模的船隊也無法阻攔。
不過,若是接舷戰帝辛反而不怕。
堂堂的不死之軍,最不怕的便是這種近身的戰斗。
帝辛并非不想多要一些戰船。
但是,南疆并沒有這個義務給北疆遠征軍戰船,在沒有朝廷的旨意下,一紙書信拒絕也有可能。
再加上武成侯和帝辛的關系。
因此,帝辛不能獅子大開口,而這個規模的船隊,也是遠征軍渡海的最低要求。
但即便是如此,帝辛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