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嫁到夫家不是賣到夫家誰稀罕你那幾個破聘金”
“女子嫁到夫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一輩子操勞難道都不配在族譜留下姓名嗎”
“你們愿意當雞就當雞愿意當狗就當狗老娘是活生生的人去你爹的你是誰老子打一輩子老光棍吧”
這場關于妻冠夫姓的爭斗并沒有持續太久。
告示一出,楚光顯以身作則,在眾目睽睽之下修改了族譜,將楚薛氏正式更為薛進。
阻礙薛進登基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便是照規矩,走一遍陳詞濫調的流程。
由崔無率一眾將領軍謀奉表勸進“吾等自隨王上開基創業,連年歷經大小百戰,方得七州城池,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宜正大君寶之位,早定尊稱。”
常德選作都城,宮殿正加緊修建著,因此薛進拖到了三月中旬,才演完三推三讓這出戲,答應當皇帝了。
而他稱帝后的種種做法,算是把妻冠夫姓的風波壓得一點不剩。
薛進定都常德后,又定國號為晏,建元永安,手底下這群有功之臣,該加官的加官,該晉爵的晉爵,就連從前戰死的將領也一律追封為王。
這倒是沒什么,尋常人苦戰多年,不就是為著加官進爵,封妻蔭子,有花不完的金銀錢財,穿不完的綾羅綢緞,過舒舒服服的體面日子嗎。
問題在于,薛進龍袍加身,坐上皇位,卻沒有冊立皇后,也沒有給他娘李瓊安排一個太后,甚至膝下獨女楚清晏都沒撈著一個宴國公主的頭銜。
這下可徹底捅了馬蜂窩,安陽百姓首當其沖的不樂意,一群一伙的沖到常德城,要給他們城主討一個說法。
你薛進能有今日安陽城主功不可沒怎么一朝得勢就要過河拆橋了休想
這并非安陽百姓心中的討伐,而是白紙黑字寫成了“傳單”。
眾所周知,楚熹一貫看重讀書識字的書生,想出人頭地,肚子里必定要裝滿墨水,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那“傳單”散播極快,一夜之間貼滿了常德大街小巷。
薛進不慌不忙,給出了白紙黑字的回應,也跟狗皮膏藥似的到處貼。
他說。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這輝瑜十二州,不是我薛進的,更不是他賀旻的,而屬于天下萬民,如若百姓不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皇位理應換人來坐,既如此,何須皇后,何須太后,又何須公主。
越簡單易懂,越口口相傳。
安陽百姓明白的道理,薛進自然也明白。
不過半月的功夫,這驚世駭俗的一番言論就人盡皆知了。
緊接著,薛進又下旨在宴國七州廣納賢良,凡是官員政績斐然者,皆可自薦來都,選作明臺諫令,就跟皇帝選妃似的,明臺諫令也是三年一大選,縱使窮鄉僻壤的地方官,只要有真才實學,能向朝廷提出實際問題,并設法解決,都可以入選明臺,掌監管帝王之權。
而久居其位不謀其事者,貶官為民,發回原籍。
說白了,這差事風險極大,沒把握你可千萬別來。
安陽百姓本來還有一點小余火未消散,得知楚熹是明臺首揆,薛進每道圣旨都得她點頭了才能下發六部,當即歡天喜地的回了安陽。
至于李瓊李善,除了報仇別無所求。朝廷里西北和安陽兩大派系,也沒什么可說的,畢竟他們想要的都得到了。薛進不搞皇族那一套,對他們來說是好事,西北那邊琢磨著,日后楚熹再生個男孩,最好姓薛,承襲皇位,理所應當,安陽那邊惦記著,等薛進不行了,他們就推舉楚清晏登基,反正誰有本事誰做皇帝,有那個小孩比楚清晏聰明
就這樣,大家都覺得滿意了,只有前朝沒有后宮的常德皇城里充滿了蓬勃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