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敬早上起來有些昏昏沉沉的。
昨晚,她和張紅娟陪小魚老師坐在街邊,聊了很久。
主要是小魚老師在說,她們在聽。
可能是從來沒有傾訴過,齊魚也不管這只是兩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一股腦把自己這么多年的經歷傾瀉得干干凈凈。
齊魚是家里的老二。
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大姐是大妞,齊魚是二妞,弟弟是小寶。
大妞是第一個孩子,雖然是女孩,但總還有下一胎的希望,家里人對她不算太壞。
但是二妞還是個女孩,這就麻煩了。
村里只讓生兩個。那就只能讓這個孩子消失了。
但總歸是條人命。
家里有人心軟了。
“我養她吧。”樸實的婦女說,然后抱走了小嬰兒。
齊魚的父親,有個大哥,大哥去世了,大嫂守了很多年的寡,獨自養著亡夫的遺腹女。
這就是齊魚的嬸娘,也是養大齊魚的人。
嬸娘把孩子抱回家,擠了羊奶喂給她“可憐啊。”
小嬰兒還不會喝奶,給自己嗆出來很多奶嗝。
嬸娘溫柔抱著她,輕輕撫摸她的后背,拍出奶嗝。
嬸娘的親女兒放學回家了,好奇地看著小嬰兒。
這是陪齊魚長大的姐姐齊梅梅。
聽了母親的講述,齊梅梅想了想“她是多余的孩子,我們叫她齊余吧。”
“余,即使剩下來的意思。”梅梅顯擺今天學校新學到的字。
嬸娘白了她一眼“剩下來多難聽。”
“叫小魚吧。”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形狀,這個年代,很多家庭都是三個人。
現在,三個女人也正式組成了一個家。
嬸娘和齊余的生身父母在不同的村莊,離得不近。
嬸娘沒有解釋,直接說齊魚是自己的親女兒。
被村里人嘀嘀咕咕很久。一個寡婦,忽然多了個孩子,又正常,又不正常。
不過人家夫家沒說什么,也就沒人直接罵到嬸娘頭上。
齊小魚是個挺好養活的孩子,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就睜著眼看人。
齊梅梅很喜歡妹妹,放學了就回來抱妹妹。
她抱著小魚出去,向其他孩子炫耀“我家的小魚,可乖了。來,小魚,笑一個”
小魚聽不懂,但是齊梅梅偷偷捏了捏她的小腳丫,小魚就咯咯咯笑了起來。
果然,其他孩子都羨慕起來。
齊梅梅就心滿意足,帶著小魚回家了。
嬸娘忙忙碌碌,努力養活兩個孩子。
她是個很有規劃的女人,亡夫說過,女孩子得讀書,讀出去才能不受苦。
那她的兩個女兒都要好好讀書。
齊梅梅是村里成績最好的。
齊小魚上學時,也接替了姐姐,成了成績最好的。
雖然總會被村里的人說,女孩子讀這么多書有什么用。
但是嬸娘一直很堅定。“梅梅和小魚,能讀多久,我就供多久。”
兩個孩子,懂母親的難,奮發圖強。
那時候的小魚,還不知道嬸娘只是嬸娘,她一直叫她“娘”。
小魚和梅梅商量“以后我們考的大學別離太遠,最好就在一個城市里,以后娘在你家住一陣,在我家住一陣。”
母女三人努力了很多年,梅梅畢業了,找到了很好的工作,還有一個很溫柔的男朋友。
小魚也考上了大學。
村長拿著通知書高高興興對小魚說“還是你家厲害,出了兩個大學生”
小魚興高采烈接過通知書,想給自己娘看。
然后小魚二叔走進門,驕傲大聲說“果然,我女兒就是聰明”
小魚的娘臉色一下子就變了“二叔,你這是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