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還讓禮部犯了一回愁,這火葬的禮到底該怎么辦呢
應該說人類的思維總有共通之處,香木床架起來,大火燒了,再把灰攏一攏,錦繡包裹著,裝到防蟲的棺材里依舊埋了。還別說,大火燃起時候的場面,悲聲都要被那熊熊的火焰壓下了,莫名有了另一種悲愴。
多少年后,后世的人說起這位“火葬始祖”,也曾有人這樣調侃“還別說,這位還真是聰明,早早預見了土葬占用耕地的不良后果,以身作則,率先火葬。只可惜那時候沒流行起來,倒是現在,活人住的房子都不夠了,這才想起來壓縮死人的占地面積。”
“依我看,那是他為了防盜墓的才這么決絕。”想想他曾經對鄰國的絕戶計,這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事情似乎也不是做不出來,只可惜子孫后代理解得不太好,到底還是給大葬了。
不過,盜墓的再猖獗又能怎么樣能夠盜走那些陪葬,難道還能破壞那棺材里的骨灰不成也不用擔心后世那些剝皮割肉的研究了。
若是趙滄頡不死,大約會十分贊同后者的想法,他就是那樣想的,火葬于現代人來說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嗎比起盜墓之后尸身被破壞,都是一把灰了,哪怕隨便灑哪兒吶,也是肥了田地不是。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因此存下的一棺材骨灰也因為沒有什么需要打馬賽克的地方,就此長居博物館,成了很多人參觀時候不得不看一眼的有意義的歷史文物。
同樣留存下來的還有他三十歲的時候請了畫師畫的一幅全家福,因為用了寫實的畫法,栩栩如生的畫卷被精心保存了下來,有幸掛在了他的棺材前,讓來來往往的人都能夠看到他年輕時候的樣子,博得不少人的贊嘆。
第二天一大早,胡氏公館里頭便開始雞飛狗跳了,誰也不是有意生事,可是一起生活,哪里有上嘴皮不碰下嘴皮呢偏偏再碰上兩個不和的女人,再有幾個亂攪合的孩子,這一出大戲一早就開始了。
“好了,都吵什么”
胡父到底是個有經驗的男人,面對這種妻妾不和引發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很有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意思,見她們吵得兇了,這才一聲冷喝,帶著幾分不耐煩地打斷了她們無意義的嘴皮子官司,把一家之主的威嚴拿出來,令這邊兒的管家馬上去采買需要用的東西。
要求得到了滿足,六姨太馬上不鬧了,她在某些時候還是很能善解人意的,馬上跑到胡父那里去小意溫柔,也不管十幾歲的兒子還在一邊兒,就開始沖著胡父撒嬌賣好。
隨著胡父過來的本就沒幾個女人,大太太這個保持端莊的不動,也就顯得六姨太很像是朵解語花了,哪怕事情還是她鬧出來的,但大太太的鐵面無私也有些過于冷酷無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