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二周,高三的學習氛圍愈加緊張,若是第一周的學生們還有些沉浸在暑假里的心浮氣躁,那么第二周,大家的重心皆移到了學習上面。
周一的班級晨會上,各班班主任發布了本學期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10月1日10月7日
第五周國慶節
11月5日11月7日
第十周期中考試
1月4日1月6日
第十九周一模
2月1日2月3日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試
這張表囊括了高三上學期所有的大事,宓茶算了一下,今天是第二周,也就是說,還有八周就要期中考了
“這些和往年也沒什么區別,該清楚的事宜你們也都清楚了。只有一點這一學年一共有三次換組的機會。”
李老師道,“理論上,高考你們是可以自由組合的,不過按照往屆慣例,我們學校的考生一般都是和自己寢室里的成員一起參加。”
“你們現在的小組是由學校分配,期中過后有一次換組的機會,只要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就可換組。除此之外,一模過后、下學期開學時還各有一次。”
“接下來,我重點講一下關于能力考試的問題。”李老師反手輕拍黑板,觸碰黑板上跳出來了一張表格。
“高一高二的能力考試以理論、個人戰為主。一張卷子100分,剩下的200分實操,你們是單獨進訓練室考核的,對手都是數據模型,學校沒有公開你們的考試錄像,甚至連能力分數都不會放上公告欄。這既是為了保護學生,也是為了在高三這一年里鍛煉你們的偵查意識。”
當然,同一個班級里、或是關系比較好的朋友之間,多多少少能知道點對方的底細。這種私下暴露了信息,學校也無可奈何。
“但是你們應該知道,高考時的能力考試采用4人小組對戰的模式,所以從這周起,你們的對手將不再是機器、投影,而是實打實的活人。”
李老師雙手撐在了講臺上,她上身前傾,卻壓低了聲音。
“這張表是能力考試的評分表,評分分為兩大模塊,一是團隊分,按20折算后,一共60分;二是個人分,一共240。”
從這個分比可以看出,高考有考慮到高中生接觸能力的時間不愛上書屋生能完成高要求的多人合作。
大學之前,主要還是考核個人能力,學生們能把自己的能力管好,就足以讓人欣慰了。
學生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表格上清晰地顯示了兩大模塊的各項指標比重。
團隊分的指標如下
完成度30分
戰略有效度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