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收菜這事兒,不是爭這一時之氣。早在那日父子三大雨挑筐找上門安琳瑯心里就在琢磨這件事。
西風食肆的小吃窗口很快就要收拾出來,她往后做小吃食生意,食材是不可能少的。瓦市里買確實比下鄉收貴不少,但一直靠方家老兩口下村里去收也不好。老兩口年紀上來,性子又太老實,不如叫這些人送去鎮子上。雖然結賬麻煩些,但也算穩定食材來源。
這一日來張家村,足足收了將近一千三百斤的白菜蘿卜。
這些食材別看挺多,生意做起來賣就快了。眼看著收的差不多,安琳瑯一行人便要收攤走。張家村還有些來得慢的,沒趕上,有些家里菜還沒起來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都急的要哭。這等好價格沒趕上,等將來拉去瓦市賣得少賺小一百文錢一百文啊,可把他們給心疼得
好幾戶人家圍著方婆子安琳瑯長吁短嘆,安琳瑯笑了一聲“往后再有,往鎮子上的西風食肆后門送。只要成色不錯,你還找我娘。”
幾個人連忙看向方婆子,見她點了頭,眼睛頓時就亮起來。
安琳瑯等一行人離開,都已經晌午了。張家村趕上這機的人家都賺了些銅板。只要是地里菜不錯,沒蟲沒壞都被收了,就只有張李氏一家菜還擺在那。
張李氏平日里在村子里橫,經常得罪人。仗著自家子孫多,村里人都躲著這家人。但人口一多,吃喝用就得花錢。他們家年年菜拿去鎮子上賣,這全村都知道的。有那被張李氏婆媳推了幾把的婦人,站在一邊斜眼看張李氏一家鐵青的臉,忍不住心里就在笑。
幾個人湊在一起竊竊私語,都在猜測張李氏到底干了什么事兒得罪了人家大商戶。一村人,只要家里種了菜的都能多少買一點,怎么就是沒收張李氏家的。
“有的人做事毒,自然得受報應。”
“可不是當人家富貴人也讓著她”
他們剛嘀咕了兩句,就被那邊氣咻咻的張李氏給狠狠瞪了。
都清楚這戶人家不好惹,大家伙兒翻著白眼三三兩兩的走了。徒留張李氏一家和差不多兩百多斤的菜,三四十條魚,氣得原地直跺腳“這姓方的一家是走了什么運,竟然開起酒樓了那姓方的老太婆,也不看看自己長得什么樣。臉皮都耷拉到胸口,竟然穿絲綢”
張李氏的媳婦兒們回想方婆子身上那料子絲滑明亮的色澤,羨慕的眼睛都紅了。原來那料子就是絲綢啊
狠狠出了一口氣,回到村里,周攻玉這邊也收了攤兒。
他人在東屋,不知在做什么。安琳瑯一行人回來就看到方木匠坐在院子里鋸著竹子,嘴里還在哼小調兒。哼哧哼哧的鋸木頭的聲音,光一個背影都看得出他有多高興。
今日周攻玉帶著方老漢在村子里收蝦收魚,可是出了好大一個風頭。
原本村里人只當他在鎮子上做小吃攤,沒將老兩口當一回事。但這西風食肆的名頭一亮出來,全村的人都知道他發達了,方木匠臨老了竟然翻身了。方家那些眼睛長頭頂上的兄弟姐妹一個個巴上來,二哥二弟的喊,別提多親熱。方木匠一輩子不得兄弟姐妹待見,可是好得了一把重視。
方木匠求了一輩子的骨肉親情,今天終于如愿。方家的兄弟姐妹看他一身絲綢,巴上來的那殷勤勁兒。弄得方老漢都說不上話,人這一輩子不蒸饅頭爭口氣。這一番揚眉吐氣,可把他樂得回來哼小調。
今兒一上午就在院子里喝茶的老爺子瞥了一眼安琳瑯沉聲道“老夫肚子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