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法國人以后在非洲的態度,只不過越南的事情在后期有美國接手了,法國就不用做的這么絕。
法國人還是過于死板了一點,要是換艾倫威爾遜,直接就把明朝的強制同化搬出來。其實用剃發易服概括更加準確一些,其實明朝在占領越南的時候,大概實行的就是這套政策,從衣冠入手進行強制同化。
明朝這么干不出名的原因就簡單多了,罵別人簡單,自己罵自己是需要勇氣的。
但作為一個英國人,艾倫威爾遜會如實的把這種事情寫進歷史書的,至少從挑撥越南和北方鄰國關系的角度也應該這么干。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種關系還用艾倫威爾遜挑撥么鬧翻是早晚的事情。是哪個國家在日內瓦會議上和法國人談,最后談出來南北分治讓北越接受的你是越南人你怎么想
反正英國歷史上干過一次類似的,最后以慕尼黑陰謀名留青史。
反正艾倫威爾遜竭力讓杰拉德愛德華相信,他的想法絕對沒錯,不信就等著印巴分治,“印巴分治一旦內戰,千萬不要封鎖消息,一定要讓馬來亞的人知道。它死五十萬,我們就在報紙上說一百萬,反正印度那地方的統計數據就圖一樂,我們翻倍了才是真實數字也說不定。”
“可一些追求獨立的領袖跑到爪哇,我們總不能派兵去打。”杰拉德愛德華為難的道,“我們在馬來亞抓這些人都什么困難,更別提去爪哇了。”
“這就只能用一些不上臺面的手段了。”艾倫威爾遜開動自己的頭腦,最終什么都沒對杰拉德愛德華透漏。
他要和在北羅德西亞的米哈伊洛維奇談談,借著自己幫忙的電報玩種族清洗現在兩人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他要求這些南斯拉夫人派點人幫忙不過分吧。
在這個時候,目前為止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律師拉德克利夫勛爵已經從倫敦出發,在拉德克利夫勛爵出發之前,蒙巴頓總督正式公布了分治方案,確立了英屬印度獨立的原則印巴分治。
尼赫魯和阿里真納同時得到了消息,但實際上阿里真納早已經為此進行準備了。對印巴分治、進而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基斯坦,以真納為首的穆盟自然是贊同的。這實際上也是真納一生的奮斗目標。
但尼赫魯不同,在尼赫魯看來,國家的分裂即是災難。而蒙巴頓則認為,印度為了獲得獨立就不能不承受這種代價。他還認為統一未必就好,印度教徒和和平教徒激烈沖突的現實也無法做到這一點,印巴兩國可以各走各的路、各過各的日子。
“真納不同意和印度教徒在一個國家當中,尼赫魯先生想讓我怎么辦告訴倫敦進行全國總動員,把穆盟鎮壓下去,然后交到國大黨的手中”蒙巴頓將軍淡漠的看著尼赫魯道,“你覺得這樣現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