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就好像艾倫威爾遜就在她身邊一樣,把澳大利亞對國家安全的心里看的透透的。
在和荷蘭爭奪海上霸權的過程中,澳大利亞是英國的一個戰略支點。當時在南太平洋上,荷蘭人的地盤最大,占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來被美國人搶了過來;英國人眼光毒辣,占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扼住了荷蘭人和法國人的海上咽喉。而澳大利亞作為大英帝國的輔助,在南面抵住了荷蘭人的后腰。
現在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澳大利亞最大的威脅已經不是荷蘭人,而是一直反抗不斷的印尼人,倫敦也期望澳大利亞發揮更大的作用。
說句最到家的話,英國還有很多軍艦等著賣呢,澳大利亞可以成為不錯的買家。
一九四八年的這個時間,在歷史上本來應該出現蘇聯出手,將捷克斯洛伐克蘇維埃化的事情,然而直到艾倫威爾遜從亨伯河流域,那可憐到幾乎沒有的采伐場地出來,這件事也沒有發生。
他這一次的考察十分樂觀,采伐區域小的可憐是因為人力有問題,而不是資源有問題。
目前來說,就是趁著英占區貿易委員會還是大爺,量紐芬蘭之林業資源,結歐洲市場之歡心,盡可能的發揮出來一己之力,用資源換錢。
正好艾倫威爾遜回到首府圣約翰斯,運載著華工的貨輪到達了圣約翰斯港口。
一個個華人面孔讓紐芬蘭本地居民大驚失色,他們世外桃源一般的家鄉,怎么忽然涌進來這么多異族人
晚上,艾倫威爾遜的聲音再次出現在紐芬蘭居民的收音機當中,解釋到達的華工以及接下來的計劃。
“經過縝密的思考,對于殖民地互補的想法,對于目前的紐芬蘭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艾倫威爾遜拿著寫好的演講稿,對著麥克風,用疲憊的聲音,和紐芬蘭的居民進行第二次溝通,談及了自己對亨伯河流域采伐區的考察。
“我從初步設想是,保持每天一萬立方米的生產,還包括粗加工。將紐芬蘭的林業資源,送到急需要原材料重建的歐洲市場,可是目前而言,紐芬蘭本地的勞動力有著極大的缺口。”
“至于是否會出現矛盾,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北羅德西亞來到紐芬蘭的民兵們,為幫助本地居民和這些華工隔絕矛盾。”
說到這,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不是出于什么特別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正在翻頁,然后看到紙上的提示,讀到這咳嗽幾聲,就對著麥克風咳嗽了幾聲,道,“非常抱歉,可能是去亨伯河流域考察的時候感冒了。”
伴隨著時斷時續的咳嗽,艾倫威爾遜的聲音繼續在收音機當中,被紐芬蘭的千家萬戶所知曉,在廣播的最后,收音機當中傳來的聲音這么說道,“我本人愿意和來到紐芬蘭的所有華工同吃同住,一起住在采伐區,用這種態度保障本地居民的心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