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年有什么事情對尼赫魯形成了觸動,那就是印尼獨立的過程中,歐洲殖民國家聯合在一起,在聯合國強行把印尼拆分,拿走了這個群島國家當中了兩個面積最大的島嶼,幾乎占據了新生國家領土的一半。
印尼的遭遇讓尼赫魯,清楚的認識到,如果說印巴分治還有阿里真納堅持的原因。那么從印巴分治之后,歐洲殖民國家已經發現了帶來的好處,并且把分治當成了一條可行性道路。
對于蘇加諾以及整個印尼的遭遇,尼赫魯心里當然是同情,不過現階段他還有自己的事情,內部的眾多土邦,尤其是實力最強的海得拉巴土邦,其大君阿里汗一直抵抗新德里對整個印度的權力行使。
在結束了和巴基斯坦關于克什米爾的戰爭之后,尼赫魯掉過頭來開始審視內部問題了。
克什米爾所引起的印巴戰爭,最終是以印度略占優勢收場,克什米爾獨立已經不復存在,印度占據了略多于一半的土地,而且更加肥沃人口更多,算是對國內有了一個交代。
對于想要繼續戰爭的部長們,尼赫魯則是以先解決內部問題的理由作為安撫。內部問題也確實到了應該解決的時候,只不過這一次同樣不太順利。
阿里汗因為有一個編外大臣,也就是正在美國做領事的艾倫威爾遜存在,可以說從二戰還沒有結束,就在以大英帝國退出次大陸的前提進行準備。
編外大臣艾倫威爾遜,為了證明自己絕不是白領工資,可謂是盡心盡力,讓獨立后的印度在泥潭當中多掙扎掙扎。大批注定只能當廢鐵的德國武器,被兩翼齊飛帶到了次大陸。
同時一批德國軍人以教官的名義,幫助阿里汗訓練海得拉巴軍隊。當然到了今天,因為德國的環境已經穩定,并且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支持,還在海得拉巴的德國軍人已經不多,大部分的德國軍人已經返回歐洲。
但剩下的德國軍官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指揮阿里汗的軍隊,使用著大批的德國陸空武器,再這一次的武裝沖突中,對進攻的印度軍隊進行狙擊。
海得拉巴的面積其實比克什米爾還要大,幾百年來作為英國同盟的強大土邦遺產還是相當豐厚的,龐大的土邦面積,也給了德國人發揮的空間。
如果不是一九零三年,海得拉巴主動將北部的土地送給英屬印度直轄,現在的海得拉巴還要更大一些。
誠然,阿里汗軍隊的德國顧問連少將都沒有,但是一批經過戰火考驗,面對過全世界圍攻的校尉軍官,在次大陸這邊仍然游刃有余。
雖然剛開始面對印度軍隊的發難,海得拉巴反應不及時,但印度軍隊慢吞吞的行動,終于還是給海得拉巴做出了布置的時間。
德國人首先確定,進攻的印度軍隊并不多,事實也正是如此。就連遠在美國的艾倫威爾遜,都能看出來印度還缺乏指揮大兵團的經驗,真和蘇聯紅軍打過仗的德國軍官,更是能夠輕而易舉的判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