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是以創新為目的比拼科研投入,哪怕就是現在的歐洲也不怕蘇聯。因為歐洲的科技水平和美國在一個檔次,是超過蘇聯的。
但是如果技術交流一直在持續,就會產生一個后果,蘇聯突破一個技術將其仿制,這就不僅僅是涉及到了蘇聯一個國家,而是會把相關的技術擴散到全世界。
同等價格歐美的產品當然是更好的,但在這里的代表也都知道,歐美的產品存在溢價,這個溢價還相當的高,蘇聯卻可以壓低售價。
“一旦技術交流繼續,蘇聯就會殺死我們的企業,以當前的科學進步態勢,蘇聯想要追上我們的科技優勢并不容易,但一旦追上了,就可能把我們拉到和他們一個水平上。”
艾倫威爾遜的話引起了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代表的同意,利潤來自于壟斷,它可以有多種形式,什么托拉斯、康采恩、卡特爾,不管什么模式都好。反正規避的辦法多得很,美國想要的技術封鎖,也符合歐洲國家的利益。
“我們要避免的是,美國人只是單純的要求我們封鎖技術,而自己給蘇聯開后門,這個世界這么復雜,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美國也不是沒干過這種事”
“我們同意英國的看法”法國負責談判的代表克萊爾深表同意,“美國何止扶持過蘇聯,還扶持過德國呢”
“這件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就不要重復了,畢竟我們還需要美國的幫忙。”艾倫威爾遜輕聲咳嗽了一下,表示現在不是說這件事的時候。
美國對歐洲國家大陸平衡,所有今天在這的國家心里都一清二楚。
著名的蘇聯三大鋼鐵基地,馬格尼托格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廠、扎波羅熱鋼鐵廠幾乎全為美國援建,其中部分設備來自德國。
戰前蘇聯最大的汽車廠高爾基汽車廠也是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援建的。
戰前蘇聯四個拖拉機廠中的三個是美德援建的,其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先在美國建好,拆運到蘇聯,再由美國人和德國人重新組裝。
所以美國在這方面絕對有前科的,艾倫威爾遜提及防著美國一手的想法絕對不過分。
還有就是關于技術封鎖的門類,關于第三種稀有物資的種類,是最有可能被美國挖坑的,因為稀有物資這個詞匯本身就很籠統。
不管怎么樣歐洲地理上是一體,西歐和東歐不可能完全隔絕,在第三種稀有物資上要是較真起來,到底是歐洲封鎖蘇聯,還是蘇聯封鎖歐洲還不一定呢。
這一點上艾倫威爾遜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表示美國可能會在這個門類當中挖坑。
“要么讓美國人解釋清楚,這個稀有物資到底是什么意思,要么直接放棄這個門類,只在軍事武器和高新技術上的封鎖,反正我是想不到,到底什么稀有物資是我們有而蘇聯沒有的,難道我們要向蘇聯出口黃金用來換取糧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