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法國認為可以進行封鎖的領域”克萊爾拿出來一張清單,顯然對即將到來的會議已經有了備案,隨后意大利、比利時、荷蘭也全部拿出來了自己的清單。
在這里的五國加上美國一共六個國家,不出意外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創始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在剛成立的時候就只有這六個創始國。其中比利時和荷蘭擁有的技術頗為有限,真正有技術的是美英法加上意大利。
艾倫威爾遜心里知道,這個所謂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其實對蘇聯的封鎖可能短時間只有象征意義。看看意大利和法國的意共和法共有多少人就知道了。
在離開倫敦之前,艾倫威爾遜也向諾曼布魯克表示,這個組織當前只有象征意義。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這簡直就是帶著幾個警方的臥底去販毒,別到了最后除了英國被美國看的緊緊地,看著法國和意大利不斷和蘇聯達成合作,這樣坑的就只有英國自己。
諾曼布魯克也只能表示先同意美國的看法,細節問題還可以繼續討論。
英國當然也準備了自己的技術封鎖門類,在座所有國家同意進行封鎖的項目,第一個就是機床,機床,又被稱為工業之母,制造機器的機器。機床行業的上游包括鋼鐵、鑄造行業,而下游則影響著汽車、鐵路、風電、船舶制造、航空以及關乎到國防的軍工行業。
以機床為主,剩下的汽車、鋼鐵、造船、林林總總的細分被加入當中,充實著越來越長的封鎖清單。
目前歐洲承受蘇聯的重壓,一方面要報團取暖,一方面也要尋找外援。蘇聯這個國家存在就具備稱霸全球的潛力,這都是龐大的國土所帶來的。
承受重壓的也不僅僅是歐洲,中東的和平教世界,遠東的國家都是如此。一個國家面積大到蘇聯這種程度,帶來的壓迫力已經太強了。
機器化大工業的普及,大大提升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突破地緣屏障和地緣距離限制的能力也大幅提升。這就讓人類對地理的認識得到了較大改變。
機器化大工業時代前,人類是以初級工業、農耕技術水平為依據來認識土地的,這就限制各地緣勢力的地緣輻射能力和拓展能力。
機器化大工業時代的到來,使蘇聯的地理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蘇聯的地理優勢和地緣拓展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具備覆蓋亞歐大陸的能力。
更何況工業革命都進行過兩輪了,萬一還有下一次,現在不怎么技術領先的蘇聯都已經這樣了,下一次工業革命來臨之后,哪還有帝國主義的活路
雖然蘇聯一旦勝利,各國肯定會強調我們和蘇聯自古以來就和睦相處。但如果能夠現在就干掉這個威脅不是更好么
這種心態其實又在二十一世紀重演了,只不過換了一個對手。
但不同的地方還是很多的,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階級為武器具有極大的象征意義。天然就是世界上的另外一座燈塔,某大國并沒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