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用來帶節奏還是輕而易舉的,像是埃及和伊拉克這一次的爭議,就極其適合英國在當地的輿論發揮。
英國在殖民政策上,其實對分治一直都沒有興趣。英屬印度、英屬馬來亞都是經過英國合并出來的殖民地,從前不過是一群小國。
對分治有興趣就是出現在英屬印度即將獨立的時候,在中東的英國勢力當中,英國在二戰當中還是在推行大敘利亞計劃,旨在將敘利亞、黎巴嫩、外約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組成一個由英國控制的聯邦。
這個聯邦一旦出現,必然將凌駕于埃及沙特之上,埃及除了一條運河什么都沒有。至于沙特那只不過是有石油的埃及罷了。
大敘利亞將占據兩河流域,有著可靠的農業區,直達地中海東岸,人口和埃及相當。絕對的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國,戰后英國也沒有放棄這個機會,努里賽義德就是英國選定的計劃推行者。
當然到了今天,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這個計劃內情的人,心里都清楚這個計劃已經流產了。伊拉克王國民間就有很多人知道這個計劃。
有這個民眾基礎,就可以進行一番修改,隨后讓埃及和伊拉克打輿論戰。
埃及和伊拉克兩國的媒體,圍繞著誰更加適合領導阿拉伯聯盟,展開了全方位的較量。
埃及輿論以古埃及的歷史驕傲,伊拉克就以蘇美爾文明作為反駁。
蘇美爾文明的發現,當然是英國閑著沒事打出挖掘的遺產,已經現世多年。現在全世界的國家都已經接受蘇美爾文明為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就在兩河流域現在的伊拉克境內
可以說比拼歷史,伊拉克人是絲毫不虛的,也從來不認為埃及金字塔有什么可驕傲的。
雖然現在埃及和伊拉克都是和平教的世界,居住的都是阿拉伯人。但他們當然也為自己居住土地上誕生的古文明驕傲。
埃及會為古埃及驕傲,伊拉克人會為蘇美爾、巴比倫驕傲、伊朗人會為古波斯帝國高唱贊歌,就是這些國家的何新教徒沒有發展壯大。
不然這一波的節奏當中,艾倫威爾遜還可以挑撥這些人質疑對方的歷史。金字塔那就是拿破侖建造的,蘇美爾文明就是英國仿造的。
隨著阿拉伯會議的進展,各方的主張也在不斷的披露,關注這一次阿拉伯聯盟會議的人,也能夠感覺到合作又斗爭的氛圍。
法魯克一世提出集結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力量,采取外交、經濟和軍事對峙的辦法,讓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的土地,同時強調道,“我們不會承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土地的非法占領,但是我們不得不顧忌當前的國際輿論,我們對歐洲國家清洗猶太人的錯誤,卻讓阿拉伯人補償的舉動感到憤慨,但是某種意義上不得不承認一點,短時間無法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但是團結的阿拉伯人,有著廣大的土地和人口,能把猶太人拖垮。我們強大自身,然后讓猶太人知難而退”
法魯克一世的表態,得到了阿拉伯各國的支持,為此制定了各國的分擔配額。制定以軍備競賽的方式,讓以色列以及以色列背后的支持者明白,這一場對抗是不會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