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對視一眼,幾乎同時聳聳肩,如果有選擇的話,兩人也不想這么干,可英國只能支持阿拉伯人,誰讓在阿拉伯國家這邊的利益大呢。中東大多數的地方還在英法兩國的影響之下,不抓住以色列做替罪羊,還能去抓誰
“根據之前的計劃,我國的軍事力量,收縮至科威特、巴林、卡塔爾和阿曼境內。這些地方都要建立軍事基地,當然我們在伊拉克境內也有軍事基地,但現今應該減少一下存在感,這也是白廳的共同意思。”
巴倫爵士點頭回答道,“這幾個地方都人口稀少,阿曼附近人口多一些,但也可以讓英軍輕易控制,這樣確實能夠極大的節省成本。”
“還是和君主制國家容易談”艾倫威爾遜輕飄飄的道,“所以說有時候還是應該幫助一些中東的王室,這樣好辦事。”
阿拉伯會議舉辦的第七天,巴倫爵士正是表達英國對本次阿拉伯會議做出決策的支持。
但隨后艾倫威爾遜就以反派面目出場了,反正他這一次的角色就是這樣,埃及人都已經知道努里賽義德首相尋求英國人的支持了。
艾倫威爾遜表示伊拉克王國更加均衡的自然條件,雖然沒有明說,言外之意就是埃及的領導地位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巴倫爵士當然在埃及國王面前否決了,這種關于支持伊拉克的聲音。隨后結束了本次的總結。
當然這不是結束,會議還沒有開完呢,兩人離開會場觀望著埃及的輿論。
在第二天,其實也是這一次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最后一天,艾倫威爾遜正式提出了更加完整的建議,花了長時間敘述伊拉克王國在土地和石油資源以及軍事力量上的數據。為伊拉克王國爭取最后的機會。
簡單來說就是雙話事人,埃及可以當樂哥,伊拉克也可以做大d,一個社團可以有兩個話事人,也比較符合時代。
但已經和法魯克一世簽署埃及放棄蘇丹統治權聲明的巴倫爵士,自然用人口就是一切,阿拉伯聯盟當中埃及體量最大,表示不管是伊拉克、敘利亞還是沙特,人口都差不多。只有埃及零頭的理由,維持原來的態度。
“各國有不同的意見非常正常,大家求同存異嘛。不過一些國家和英國代表私下交流意見,最好是不要在發生了。”
巴倫爵士的目光沒有看向任何一個人,不咸不淡的扯著什么團結的話。
他的表態,正式表明,從會議前期讓伊拉克王國取代埃及,到后面為伊拉克王國和埃及一起領導阿拉伯聯盟的雙話事人設想破產。巴倫爵士強烈支持埃及在阿拉伯聯盟當中的巨大作用,終結了這一次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