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你也看到了,倫敦也是對此舉支持的。”艾倫威爾遜馬上就利用了這一份倫敦的回電,作為說服紐芬蘭人的證據,“帝國對此的投入會源源不斷,這里的自然資源基礎在當今的殖民地當中首屈一指。更何況我們還可以爭取荷蘭、葡萄牙和澳大利亞的支持。因為南越一直處在動蕩當中,很多軍需物資都是馬來亞采購的。”
艾倫威爾遜都沒有從電報當中提及過越南戰爭的因素,實際上今天的英屬馬來亞之所以比戰后的日本穩定,就在于杰拉德愛德華的專員任期之內,利用上了法國和荷蘭的軍事行動,促進了馬來亞的發展。
當然長久看來,日本的幾千萬社畜確實是難以對付,但短期內是不成問題的。不出意外紡織業也是日本戰后崛起的首選產業。
那么在戰后起步的第一步,都是紡織業的競爭,其實日本高出一籌的人口素質發揮余地不大,紡織業是不識字的人都能做的職業。鋼鐵業其實也不需要多高的人口素質。
當然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汽車和家電、就不是大字不識的人能搞定的了。但現在還有十年時間,十年之后第一批未成年應該正好是進入社會工作的年齡。
而且從紡織業開始競爭,至少可以堵住日本低價的紡織業進入歐洲市場。
讓日本的紡織產品全靠美國市場養,少了歐洲市場,相信日本的產業成熟也沒這么快。說不定還能拖慢日本發展的步伐,爭取出來時間。
身為一個殖民地行政長官,艾倫威爾遜并不認為打斷競爭者的腿是多么可恥的行為。日本注定是一個所有原材料全靠進口的地方。
就看馬來亞本身的優勢產業能兜多大的底了,聽著紐芬蘭前任行政長官神采飛揚,指點江山,幾個紐芬蘭的人都深信不疑。
“專員,我們回去和議會一定說明這里的情況。”鮑里斯拍著胸脯保證道,“我么不敢保證議會一定會動用紐芬蘭基金會的錢來投資,但相信拿出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現在的紐芬蘭基金會,是英聯邦彩票的資金屬于紐芬蘭公眾財產的那一部分。至于另外一部分,屬于帕梅拉蒙巴頓本人的投資。
當前英聯邦彩票廣泛在北美地區售賣,當然也賣到了英國本土,已經成了紐芬蘭的一大財源,眼見經過自己的治理,一群老實巴交的紐芬蘭漁民,墮落成了今天的樣子,艾倫威爾遜心中五味雜陳。
所以從紐芬蘭公眾基金會拉投資是正常的,沒有他這個給紐芬蘭帶來天翻地覆變化的行政長官,一九四七年還負債累累的紐芬蘭人,能在短短三年后就平視美國加拿大么
在鮑里斯等人帶著艾倫威爾遜的期望,返回紐芬蘭說服紐芬蘭議會進行投資之時。
艾倫威爾遜則開始繼續彌補前任的錯誤,要給一些馬來人一些看得見的優惠和好處。表明大英帝國是沒有忘記馬來亞原住民的。
看得見的好處無非就是土地和產業偏向,當今馬來亞最具有優勢的產業是橡膠產業。這個產業需要土地,所以就從土地上給馬來人進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