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的英屬馬來亞完全有條件這么做,因為比起一千萬的人口來說,這里將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有很大余地讓艾倫威爾遜進行土地分配。
土地分配也是最能拉好感的辦法,馬來人現在占據殖民地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但一定要拿到多數土地,相信就不會再鬧了。至于橡膠產業的偏向性扶持,那只是一個五年后的遠景目標,可以信守承諾也可以到時候把事情忘了。
給予馬來人多數的土地占比,是方便以后把馬來亞釘在農業上面。在剛開始的時候,農民和工人誰過的好可能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說不定占據多數土地但是人數更好的馬來人,日子真的會比華人過的好。
也不是說華人就沒有自己土地,只不過肯定沒有馬來人的土地大。這方便把華人投入到工業當中,畢竟和日本社畜對抗,還是華人比較可信一些。
現階段馬來人肯定會為偏向性的土地分配占便宜,但是如果馬來亞的工業成功起步,兩者的潛力不可同日而語。
英屬馬來亞高級專員,不同于前任的混混沌沌,而是上任就開啟撥亂反正之舉。
在馬來人的報紙當中得到了一片贊揚。沒辦法,誰讓我大英自有國情在此,正在研究的規劃,總是被不可靠的人泄露呢,又被馬來人知道了。
當然關于大英帝國體現出來了三百年來,從沒有過的誠意,要把紡織業交給馬來亞,本身則市場,幫助一個殖民地發展,這種簡直撿著傷心聞者流淚的舉動,也正在英屬馬來亞的社會發酵。
資深撰稿人艾中堂,回憶起來的在英屬印度的工作經歷,帶著一群可靠的撰稿人,表示英屬印度獨立之后,爆發的戰爭讓大英帝國備受良心的譴責,雖然實際上根本沒有。
但正是因為這種良心上的譴責,讓英國表示要好好地培養剩下的殖民地,讓殖民地的族群不在互相仇恨,有一定的自立能力才會放手。實際上就是想要賴著不走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之后,大英帝國僅剩下毫發未損的領域,艾倫威爾遜分外珍惜這種輿論霸權,還有個非常大的優勢,艾倫威爾遜不管對倫敦的電報,還是對本地的華人馬來人都沒有提及。
那就是香江可是在英國手上,未來幾十年那可是中國對外溝通最重要的通道。其他國家進不去,但英國可以,這個有利條件用好了,手里又多出來了一張對付日韓的王牌。
在艾倫威爾遜不斷帶領殖民官員們,重溫英屬印度的光輝時代,用眼花繚亂,真假參半的消息擾亂視線之時,啄木鳥影業總裁英格麗褒曼,抵達了不斷對其發出呼喚的吉隆坡。
善于微操的艾倫威爾遜,立刻就把輿論導向工作,以及土地分配工作交給了愛麗莎負責,懷著火熱的心,去迎接北歐女神。
“怎么還有別人”把客人們接出機場,艾倫威爾遜小聲詢問,跟著她來的一對男女是干什么的。
“是路易威登的市場經理,我好不容易讓他們和我一起來的。”英格麗褒曼小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