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不可避免的,要前內閣秘書,現任財政部常務次長愛德華布里奇斯幫忙。幸虧作為一個外派公務員,艾倫威爾遜倒不用牽扯到白廳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當中。
愛德華布里奇斯是一個和各黨派有距離感的人,這和諾曼布魯克有著顯著不同。
諾曼布魯克一直和在野黨黨魁丘吉爾保持著私交,這一點首相艾德禮也知道,艾德禮也同意了丘吉爾可以借用政府檔案完成自己的回憶錄,條件是不泄露政府機密,不謀取黨派利益,而審查工作就是諾曼布魯克來做的。
丘吉爾的著作往往諾曼布魯克是第一個讀者,并且諾曼布魯克還有修改的工作。
艾倫威爾遜相信,最近幾個月來,丘吉爾一定和諾曼布魯克商討過,風聞中的版稅改革問題,到底是實行還是不實行。
這種關乎到切身利益的東西,丘吉爾一定會打聽的。諾曼布魯克也十分了解丘吉爾的做事風格和脆弱之處。
雖然前后兩任內閣秘書,已經不像是剛開始這么親密,但這無損于愛德華布里奇斯的權威,關于艾倫威爾遜所要辦的事情,一切順利。
內閣秘書的影響力確實是超過財政部常務次長和文官長的,這是事實無可否認。但不代表愛德華布里奇斯就會失去影響力。
自然而然,愛德華布里奇斯也談及了最近爆發的戰爭,“美國人不會聽不進去我們的建議吧。”
“這不一定,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不同。”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無法估測。”
英國和美國是不同的,雖然英國也曾經追逐過世界霸權,但英國還是以維護穩定優先。
作為歐洲海外孤懸的一個島嶼國家,它長期奉行的政策就是聯合歐洲大陸的老二揍歐洲大陸的老大,絕不允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超級強權。
但是打歸打,打完之后英國往往是最善待戰敗方的。因為它知道要是徹底弄死了老大,后面的老二馬上變成新的尾大不掉的老大,它還得打一次。
這一點法國是最知道了,英國一直在戰爭和讓戰敗國保存實力的中間選擇平衡點。
英國對待殖民地也顯得利益至上,當然從現在的結果來看,被美國人騎在腦袋上拉屎,也是英國自己選的,如果換成法國,美國沒這么容易獨立。
英國在殖民地采取的策略就是高度自治,把當地人弄成商人,壓榨貿易,榨出最后一個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