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的扶持亞洲經濟和發展計劃的參加國,分別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錫蘭和緬甸、新西蘭加上英屬馬來亞,一共是七個國家加上馬來亞殖民地。還有兩個并非英聯邦成員國的國家,分別是在本地區有殖民地的葡萄牙和荷蘭旁聽。
其實不用外交大臣有什么指示,艾倫威爾遜心里一清二楚,核心是英鎊,參加國大多也都是英聯邦國家。
隨后幾天,參加國代表陸續到來,畢竟除了英屬馬來亞之外,都是英國的前殖民地,這一次會議有著濃重的英聯邦色彩,大概相當于歷史上的科倫坡計劃變種。
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畢竟已經獨立了,各國的利益并不一致,抵達吉隆坡的英國代表團成員也明白,不會像是光榮時代那樣,英國說什么都行,必然要經過長期的討論和妥協才行。
就算是緬甸、印度和錫蘭之間的關系,也足以令東道主感到尷尬,比如英國和緬甸有防務協議,然而,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大多數英國官員認為,對英國防務來說緬甸并非至關重要。
因此,不宜向緬甸軍事援助,以免仰光將之用于鎮壓與英國長期保持友好關系的克倫人。同樣,英國自身財政處于困難之中,應防止其他內部動蕩的國家仿效緬甸向英國求援
艾倫威爾遜自己來到馬來亞,一直保證不會管財政部要一分錢,都快要自掏腰包用來發展這里了,也虧是逆練神功小有所成,馬來亞地廣人稀被他用一個土地分配法案穩定了局勢。
至于資金來源,自己都買股票,都是求助帕梅拉蒙巴頓,一直跑到堪培拉請求澳大利亞的支持。連他都不敢管倫敦要錢,更別提是緬甸了。
緬甸在沒從倫敦得到想要的,便找到了周邊的英聯邦國家,仰光找到印度總理尼赫魯,提議與印度、巴基斯坦和錫蘭簽署防務與經濟協定。但尼赫魯認為,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關系目前十分緊張。而且,錫蘭也不可能參與這樣的安排。從這個角度講,緬方的設想暫時難以落實。
至于和北方的關系,緬甸以及亞洲的英聯邦國家和英國的態度類似。處在左右搖擺的階段,在確定英國無意斷絕關系之后,緬甸已經首先建交。
不但緬甸是這樣,獨立的錫蘭、印度、都表現出來了搖擺不定,就和當前的英國一樣,面對不同的對象,說著不同的話。
會議開始的第一天,幾乎就在自說自話當中度過的,甚至還討論了正在進行的戰爭。
“印度反對美國冒險性將朝鮮戰爭擴大的行為,這一點新德里和倫敦是相同的,尼赫魯總理認為,當前的軍事行動在把整個世界拖入戰爭當中。”
聽著印度人義正辭嚴的話,艾倫威爾遜的目光從其他國家的代表身上掃過,伸手撓了一下頭皮,如果是平時的話,他可能會忍不住內涵一下有聲有色的大國。
但就在這件事上,印度和英國當前的反應是一致的,而且專門返回一次倫敦,專門遞交一份分析報告的人,正是艾倫威爾遜,所以不論是國家利益,還是個人利益,他都不能反對。
“尼赫魯總理的風范,令人十分敬畏。”印度人的話音剛落,艾倫威爾遜首先鼓掌贊同道,“這個世界需要不同的聲音,獨立后印度已經具有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