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得意勁是不加掩飾的,英格麗褒曼很快就會看見。
用了兩天時間把正事辦妥的艾倫威爾遜,再次出現在麥卡錫面前之時,英國正在討論空軍的計劃,麥卡錫眼見自己的好朋友,一副疲憊中的快樂狀態,對艾倫威爾遜的評價更進一步。
“艾倫,看你的身體好像有些疲憊,看來沒少奔走。”麥卡錫很真誠的道,“其實也用不到這樣,我們相信自由世界必將取得勝利。”
沒少奔走是真的,只不過是原地平行奔走艾倫威爾遜雖然是這么想,但還是堅定的搖頭,負重前行這個東西,如果你不想努力,就有人會替你努力。所以還是要親力親為。
“我要對得起大英帝國的培養。”艾倫威爾遜用緩慢但是堅定的口吻道,“約瑟夫,華盛頓拿出來應對方案沒有,明天開始,英國對柏林的空運就要啟動了。”
“只是細節上的討論,但我相信快了。”麥卡錫的口吻同樣充滿了堅定,“那么我們下一站去哪里。”
“當然是德國”艾倫威爾遜義正辭嚴道,“只有深入前線,才能體現出來無所畏懼。”
他還有兩個龍騎兵需要應付,總不能厚此薄彼,哪怕是世界大戰的對手,到了今天艾倫威爾遜也已經原諒了她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對抗蘇聯威脅。
艾倫威爾遜此刻斗志昂揚,他要保護自己的妻子,以及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這樣的幸福生活絕不容蘇聯人來破壞。
這一次柏林危機英國比美國反應的快,主要歸功于卑微的社會公器,做出了適當的提醒。
當然艾倫威爾遜深藏功與名,已經為麥卡錫本人草擬了一份關于我是柏林人的中心思想演講,其實他本來是想要把這一招給艾德禮首相的。
但經過慎重考慮,還是麥卡錫更加需要一個名場面傍身,就毫不猶豫的給了對方。
“約瑟夫,其實沒有必要對你隱瞞,英國的國力是無法支撐當前空運的,雖然有英聯邦國家支持,但是也只能造成一種人多勢眾的輿論,相信華盛頓也不能指望英國人能做到太多。”艾倫威爾遜對著麥卡錫道,“也只有美國才能成為蘇聯的對手。”
目前來看,經過艾德禮首相的表態,輿論發酵之后,英國空軍肯定比美國首先開啟空運。直白一點說,英國已經快裝逼完了,該讓真正的主力承擔責任了。
麥卡錫本身是極端保守派,在歐洲的政治光譜當中是極少數的。世界大戰之后,歐洲各國國內就算不是鐵桿的親蘇派,還有龐大類似工黨的第二國際勢力。極端的保守派在歐洲,隨著希特勒的再見而再見了。
要知道就算是英國工黨,在麥卡錫的眼中都有通蘇嫌疑,可想而知歐洲其他國家,在麥卡錫眼中也差不多,而且麥卡錫不能見人說人話,這會推翻他之前的人設。
從輿論上面來說,就算是麥卡錫效仿肯尼迪來一句我是柏林人,也肯定沒有肯尼迪那樣的效果,歐洲輿論不會把麥卡錫推上救世主位置的。輿論的贊揚主要應該還是集中在艾德禮首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