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美國的輿論大概率是會的,所以經過權衡,艾倫威爾遜決定把肯尼迪的柏林人講話,送給麥卡錫,就是這個原因。反正艾倫威爾遜看美國的黨派,就認為英國要警惕共和黨,但主要是防備民主黨。
因為聯邦德國已經成立的關系,關于這一次英美兩國的見面在首都波恩舉行。而不是在歷史上的法蘭克福。在和駐德美軍司令見面之后,麥卡錫表示問題很大。
憑借駐德美軍的空軍力量不能單獨解決問題,可能不得不暫時依靠英國皇家空軍來爭取時間,問題在哪,艾倫威爾遜不用問,當然是一清二楚。
美國光是駐德的空軍力量從來都不是不夠的,歷史上柏林危機爆發在一九四八年。那個時候杜魯門無視了共和黨支援常公的請求,專心應對柏林危機。抽調各地的運輸機趕往歐洲。
至于當前這個時間,美國的空軍力量在遠東,畢竟幾十萬美軍士兵的補給需要維持。更別提前段時間,蘇聯吞并北海道。出于必要的警惕,美國還運送了大批物資去日本本州島進行防備。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柏林出事了。這一次蘇聯這一手聲東擊西,完美體現了什么叫超級陸權強國的地緣優勢,在北海道詐和一番,美國就心急火燎的增加日本的軍備。然后在歐洲這邊對柏林進行封鎖,美國就要從歐亞大陸的東邊再轉到西邊重新部署。
“約瑟夫,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在十九世紀,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卻把一個半工業國帝俄列為最重要的對手了吧。”
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對著麥卡錫道,“海權國家對抗陸權國家是多么的艱難。別以為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嚴格來說此時要不是美國本就處在戰爭當中,至少反應不會比英國慢。問題就在于,真的有幾十萬美軍正在大打出手。
艾倫威爾遜相信美國的國力,經過一番調配之后仍然可以應付柏林危機。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兩人從巴黎來波恩的時候,華盛頓表示要抽調空中力量馳援歐洲,只是需要英國爭取一段時間。
艾倫威爾遜一點都不意外,c47運輸機可是飛過駝峰航線的。只要馬力大搬磚飛上天,美國的國力當前還是非常可以的。
至于朝鮮戰場上的美軍,大不了在面對反擊的時候先做一陣縮頭烏龜。畢竟之前的夏季攻勢也可以算是給韓國人一個交代了。
經過英美駐德軍方的商量之后,柏林空運的計劃已經敲定下來,從德國的美、英占領區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三條,即北部、中央和南部走廊,每條空中走廊寬三十二公里,高度三千米以下。
美英在柏林空運中,共使用七個機場,其中萊茵美因、威斯巴登、法斯堡、塞里機場在德國西占區,是裝貨起飛機場,在柏林西部的滕珀爾霍夫、加托、特格爾三個機場為卸貨機場。
因為當前駐德美軍的空運力量不夠,在開始的幾天當中,必須以英國皇家空軍為主力。這一點英國方面已經認可,艾倫威爾遜和麥卡錫到達波恩的當天下午,柏林危機爆發的第三天,滿載著物資的皇家空軍運輸機,在柏林人民的寄希中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