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是內閣還是白廳,心里面都一清二楚,英屬印度獨立只是開始,問題在于是殖民地全部獨立,還是能夠保住這么幾個重要地方。在亞洲的殖民地就剩下這么一個馬來亞還值得投入了。”
帕梅拉蒙巴頓乖巧的點頭,聽罷之后問道,“馬來亞就是要抓在手中的殖民地。你把阿里汗請到沙巴做蘇丹,也是為了加強親英勢力的力量”
“有這方面的原因。”艾倫威爾遜點頭,一雙手不老實的道,“我倒是想要拳打蘇聯,教材美國,可現在不是那個時代。我也沒有辦法。”
就拿此時風華正茂的伊麗莎白王儲來說,后世有著老佛爺的稱呼。
大英帝國在段子界也成為了我大清的現實投影,可真正身處英國的權力中樞,艾倫威爾遜就能夠明白,英國也想要止住國家頹勢,可問題是真的辦法不多。
國家身在逆境當中,回旋余地本來就小,甚至會出現怎么決策都沒好結果的尷尬。
舉個例子,馬戛爾尼訪華,他提出的要求與南京條約幾乎一模一樣,當中英國還有為尼泊爾出頭的內容。
那這件事乾隆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歷史上乾隆沒答應,結果被認為是閉關鎖國,看不見世界的未來發展。可要答應了呢,那乾隆就是喪權辱國。
歷史上沒有艾倫威爾遜這個攪屎棍,英國殖民地全丟了。現在多了他也不會讓大英帝國重回巔峰,頂多就是保留幾個有價值的殖民地托底。
當前英國仍然握在手中的近千萬平方公里土地,大部分仍然是遲早要獨立了。原本的歷史全丟了非常慘烈,如果能夠保留幾塊呢,其實同樣也很慘烈。
當前英國還是不適合和美國鬧翻,尤其是還沒想好怎么擺脫美國依賴的情況下。最要不要炸毛挑戰美國的權威。
艾倫威爾遜對這一次英國老毛病發作,在聯合國會議上給美國難堪的行為,心里并不欣賞。可能說出口有些丟人,英國應該想辦法韜光養晦才是正經。
現在英國這么做,根本原因還是認為英國是一個世界性大國,自我感覺還頗為良好。
這個問題都不能深想,深想一下全都是我大清的既定路線。艾倫威爾遜都覺得自己的漢名起的真貼切,妥妥一個中堂大人。
當然中堂大人也不是什么都能應對,比如挑戰軟肋這件事上,艾倫威爾遜就屢屢失敗。
帕梅拉蒙巴頓現在有著強烈的生育欲望,尤其是兩人因為事業,根本談不上形影不離,這就導致了帕梅拉蒙巴頓分外珍惜兩人在一起的時光。
對艾倫威爾遜來說,人生就是權力和美色。帕梅拉蒙巴頓則簡單的多,丈夫和金錢,排名有先有后,任何一項都不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