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是英屬馬來亞模式,雖然英屬馬來亞也是合并出來的。但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艾倫威爾遜相信的是,穆特薩二世應該會感興趣。
對于烏干達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方案,是他本人對穆特薩二世推薦的方案,某種程度上是效仿英屬馬來亞,烏干達其實存在幾個類似于馬來蘇丹的統治者,不過穆特薩二世作為布干達王國國王,是烏干達當中最大的一個王國。
布干達王國的領地靠近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在烏干達這個不靠海的殖民地。算是基礎條件非常不錯的地方。
“所以,尊敬的國王,我認為烏干達的未來,如果最終走到我們英國要離開的話,我更加傾向于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愿意就此和菲利普總督溝通。不過嘛”
艾倫威爾遜說到這,看向穆特薩二世閉口不言,他也可以代表白廳否決總督的合并方案,可英國的利益如何保障呢。
“就算是以后烏干達以后獨立了,和英國的親密友情也不會受到影響。”穆特薩二世果斷的開口道,“烏干達和英國的友誼,我會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盡力維護。”
“本該如此,誰讓我們都是君主國家呢。不論是美國的民族自決,蘇聯的人人平等,打擊的都是向國王這樣的仁慈紳士。英國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保障殖民地的穩定。”
艾倫威爾遜非常滿意的道,“如果國王能夠盡可能的幫助英國,讓這個過程更加的和緩。我相信這對雙方都是好事,這樣我和菲利普總督的溝通就更加容易了。”
這也不容易,菲利普米切爾這個總督,雖然因為英屬東非并不是像是英屬印度一體,看起來權力不大。但總督就是總督,在倫敦的人脈還是相當厚重的。
用了幾天完成在烏干達的調查,和穆特薩二世關注了一下烏干達的項目進展。艾倫威爾遜就直接前往肯尼亞,英屬東非的核心。
英屬東非英國的主要力量集中在肯尼亞,而不是看起來更大的坦桑尼亞。
英屬東非的首府之前是蒙巴薩,后來被遷到了內羅畢,都是在肯尼亞境內,也是后世的肯尼亞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肯尼亞是英屬東非的核心,這是沒有錯的。
比起烏干達來說,英國在肯尼亞的力量顯然更上一層樓,因為英國在肯尼亞的管理,更加接近于英屬印度的模式。換句話說,在整個英屬東非當中,肯尼亞更加近似英屬印度的直轄行省,而烏干達則很像是海得拉巴那樣的土邦。
肯尼亞的兩大城市都存在不少白人定居,數量遠超烏干達。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后,菲利普米切爾總督,想要合并出來一個龐大的完整殖民地。讓英屬東非代替印度的作用。
不過艾倫威爾遜知道,現在動手已經太晚了,因為他本人已經搶在了菲利普米切爾的前面,在英屬馬來亞首先采取了這個措施。
這樣菲利普米切爾的英屬東非計劃就沒用了。而且就算繼續實行成功幾率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