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柏林危機,美國就是靠空運把西柏林供養起來,蘇聯解除封鎖的時候,西柏林的物資供應還比封鎖前更多了。這樣把一個劣勢的開局,徹底反轉過來了。
而這個時空,多了一條阻斷電力,連同柏林墻的提前出線。徹底讓柏林危機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美國空運消耗品是沒問題的,但大城市的基礎設施美國是搬運不過來的。內有斷電,外有筑墻,西柏林人已經跑光了。
可以說蘇聯已經讓自由世界難堪了,本時空的柏林危機演變是,蘇聯贏了但是沒完全贏。而自由世界輸了,但沒完全輸。
英國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挑明了底線,不管怎么談三國在西柏林的駐軍都不會撤退的,只剩下駐軍了對空運的壓力還小了,只要蘇聯不采取武力驅逐,就沒有辦法。
比起剛談判剛開始的時候,英國和蘇聯圍繞柏林危機的談判,正在朝著劍拔弩張的方向前進,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時候雙方也想要好好談,可就會出現這樣的演變。
“我們已經交換了意見,至于最終會出現什么結果,我們還是稍安勿躁。”莫洛托夫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時間,“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兄弟黨派溝通。”
“很好”艾德禮首相含笑點頭,他也沒準備第一輪的會談當中就得到想要的結果。
一行人返回下榻的賓館,討論今天的談判,對照著會議紀要,判斷蘇聯人的態度。恨不得一個屁都要反復聞一聞,到底是什么味道。
“總的來說,我們至少在外交禮節上沒有問題,同樣蘇聯也是這樣。”艾德禮首相對結果還是不悲觀的,對隨行人員鼓勵著,“艾倫,你誠實的說,這一次的最好結果是什么。”
“這個么解除地面封鎖就是最好的結果。”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違心的道。
如果問他的真實想法,當然是退出柏林最好,這樣有一點對英國是非常有利的。那就是德國的統一難度會增大。
一點失去了西柏林這個深入敵后的腹地,沒有大柏林市內部兩個不同制度的比較。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民主德國的公民看不到聯邦德國,聯邦德國的公民也看不到民主德國的情況,慢慢進入老死不相往來就容易得多。
這樣一條兩個德國之間的紐帶被斬斷,德國統一起來就沒有這么容易了。德國不能統一度英國當然是好事,尤其是這個時空,英國已經成為了歐共體的領導國家。
但現在的結果越是可以接受的,西柏林成為一個單純的軍事據點,生活水平上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兩套制度的比較窗口地位不存在,同樣有助于德國的長久分裂。
失去了民生意義,單純作為一個軍事基地的話,西柏林的意義又變得重要了。尤其是在冷戰這個大背景下,如果北約主動發起攻勢,西柏林是一個很好的前沿據點。
如果是蘇聯主動發起攻勢,西柏林也有首先得到風吹草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