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所有人的見證下,表達對成為女王的妻子進行效忠。威斯敏特教堂內部,無數衣著華貴的貴族,隨著愛丁堡公爵菲利普對加冕的女王效忠。愛丁堡公爵站在女王身旁,他是王室中向女王表示效忠的第一位成員。
教堂之外,一片傘花下面則是另外一種景象,白廳的官員們進行了一次露天辦公。
艾倫威爾遜周圍打著雨傘的海外專員,也在談及自己的工作。
“法魯克一世這一次來到倫敦的勢頭,可讓埃及全國都關心的很,他可是要放話和內閣談蘇伊士運河的問題。”
“黃金海岸的局勢總體平穩,我們已經和獨立運動新領導人達成了諒解。不過收買他們可是用了大價錢。”
“士兵,尤其是參加過世界大戰的軍官一直都是殖民地要重點收買的對象。像是尼日利亞當地的軍官階層,現在至少是對殖民政府達成了諒解。”
“我們都暗示,在合適的時候把國家交到信得過的可靠之人手中。”
伯克特倫德就在這些海外專員群體的對面,看著被簇擁在當中的艾倫威爾遜,心中有種奇怪的感覺,但隨即啞然失笑,暗嘆自己想的太多。
當坎特伯雷大主教把圣愛德華王冠高高舉在空中,然后放下,戴在無可爭議的女王陛下頭上,整個倫敦甚至整個英國,都爆發出來一聲整齊劃一的歡呼。
在這個擁擠且經濟緊張的島國,人們總是在自怨自艾,抱怨政客、天氣、物價,還有外國人,他們需要什么事情或什么人讓他們為身為英國人而自豪。
當伊麗莎白坐在愛德華一世曾經坐過的寶座上,拿著水晶球和權杖,用“我愿意”來回答大主教關于她是否愿意承擔重任并作出犧牲的問題時,這句話回蕩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傳到大街小巷,漂洋過海,每個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它讓英國人團結起來。所有的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畫面正中這位纖弱高雅的黑發女子。
穿著厚重禮服的伊麗莎白女王,在這個時候緩緩走出教堂,在教堂外的人群立刻鴉雀無聲,教堂之外的白廳官員都把雨傘收起,傘尖觸在地面上,就好像一個個身配長劍的騎士,來表達對女王的忠誠。
伊麗莎白女王微微額首,坐上黃金馬車。馬車向著歡呼的人群駛去。千上萬身著筆挺制服的軍人有的騎馬,有的步行,他們的隊伍足足行進了幾個小時。四分之一的倫敦市民頂著降雨,只為了見證這一幕,享受著這分分秒秒。
看到道路兩旁冒雨前來圍觀的熱情民眾們時,仍然微笑著向沿途的人們揮手致意。
泰晤士河外海,龐大的閱艦式在蒙巴頓將軍的主持下已經啟動,天空還有組成編隊的飛機低空飛過,皇家海軍艦隊,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著伊麗莎白時代的到來。